文化生态资源脆弱 贵州乡村旅游面临挑战
    2006-12-29    本报记者:石新荣 文/摄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贵州省贵定县布依族聚居的音寨风光旖旎。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不久前在贵州考察乡村旅游时说,贵州在利用现存资源发展旅游时,一定要慢一些。他的“慢一些”建议明显与当地“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相悖。

旅游资源与发展目标

    贵州位于滇、桂、黔的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喀斯特的地形特征,这里石漠化严重,山区土层薄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薄弱。全省395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约2800多万,拥有五万多个自然村寨。据统计,到2005年底,贵州省还有277万人处于贫困线下。
    然而,贵州的乡村保存着从渔猎、采集到畜牧、农耕等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种信仰、习俗、节庆、仪典,音乐、歌舞、语言、文字、建筑、雕塑……各民族古老的手工技艺更是几千年保存下来的宝贵遗产。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评价,像贵州这样保存大量“活的”人类文化遗产的地区,在世界和中国已不多见。
    最近在黄果树景区举行的“首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要正视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到2010年,把贵州初步建成旅游大省,成为西部旅游热点地区,使旅游产业成为贵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总量的26%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的比重超过8%;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贵州人口总数,其中入境游客超过50万人次;直接间接解决就业200万人次。
    为此,贵州将“以开放促开发,大力推进省内跨地域、跨行业、跨景区的合作,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区特别是周边省份及国(境)外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贵州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大开放促进大合作、大发展”。

高端旅游产品条件

    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贵州雷山县郎德苗寨,三位盛装的苗族姑娘在迎接客人。

    针对周边省区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一些实际情况,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破坏、各种伪民俗滋生、景区人工化、商业化等现象,世界旅游组织一再告诫贵州要吸取经验教训,确保贵州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著名旅游专家、原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现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魏小安认为,目前从西南几省及全国的大部分省区来说,只有贵州因其开发较晚,还具备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的条件,贵州在发展中需要特别慎重,防止重蹈覆辙。他认为,目前我国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其服务水平和服务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深度文化内涵和与此相关的特色旅游项目,有些“农家乐”实际上成了赌博的场所。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在贵州考察时认为,贵州旅游业目前在科学规划、大量基础性建设和可进入条件的改善、对外宣传和旅游形象品牌的打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下一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贵州旅游业已具备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资源秉富高的特色项目上进行重点开发。
    他认为,旅游做精了实质上就是在做文化。贵州独特神奇、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民俗文化,是贵州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所在。
    第29届奥运会环境顾问、北京地球村村长廖晓义在贵州考察乡村旅游时认为,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想尽快把乡村变城镇,这种思路的代价,不仅会将城镇发展的环境问题扩大到乡村,而且很容易导致乡村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她说,在贵州荔波县的下白岩村,看到一些布依族妇女在风景秀丽的大榕树下做针线活,脸上恬淡的笑容,真是一幅很美的图景,这种乡土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保护。

机遇与挑战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代表徐京先生坦言,尽管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但是许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如何合理规划、合理运营等问题的挑战。
    在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贵州旅游部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另辟蹊径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世界银行软贷款,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编制《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举办“中国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积极探讨和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和旅游开发模式。
    然而,贵州目前开展乡村旅游的总收入在全省旅游中的比重不足10%,与其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不成正比。据统计,2005年,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有1000余个,接待旅游人数1084.43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旅游人数的34.7%;旅游收入20.9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36%。
    乡村旅游专家、贵州教育学院教授张晓松坦言,如何在乡村旅游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如何进一步破解“消除贫困、保护遗产、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课题,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长期而严峻的挑战。她说,贵州民族村寨的文化生态资源极其脆弱,一些民族村寨过速发展,已出现过度商业化和民族文化失真等现象。
    顾朝曦建议,贵州旅游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充分吸取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巧用后发优势,实现效益与速度的统一。贵州应追求的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决不能把跨越式发展理解成简单增加投资,盲目地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