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2-20 本报记者:贾立君 吕雪莉 陈俊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火车商机”吊起了大批“淘金人”进藏开矿的胃口,但记者发现,当地对矿业开发十分谨慎,眼下的工作主要是抓紧摸清家底、搞好规划。一些干部和专家也指出,西藏的矿业开发绝不能一哄而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抬高环保门槛有序开发。
西藏境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发现的矿种有101种,矿产地2000多处。其中探明储量的41种,铬、铜、硼、锂等1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七位。然而,对于成矿条件良好的“世界屋脊”来说,矿产资源调查尚有很大空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招商局了解到,由于青藏铁路低成本、大运能、全天候不间断的运输前景,使得许多投资者十分看好西藏的矿产开发,他们认为这是投资回报最快的产业。
中石油、中石化、中铝、中国五矿等大企业,都对在西藏探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王保生介绍,西藏地质工作起步晚、底子薄、程度低,目前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很少。
西藏自治区招商局一位负责人披露,眼下洽谈商多了,但准备开矿的企业大多是“投机者”,他们主要是以“跑马圈地”为目的。不久前,一位做电器生意的内蒙古个体老板在西藏“看矿”时对记者说:“先能占下一块地方就行,至于怎么开采、哪里冶炼,都好说。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警觉。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区环保局的一些干部对记者表示,由于在高海拔地区的矿山开采、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技术目前都还没有成熟的方案,西藏的矿业开发必须谨慎,防止盲目过热。
记者采访时,大多数人认为,西藏的矿产开发要适量、慎重、有序,彻底整顿秩序,清除“皮包公司”,限制探矿证和探矿期;“摸清家底”,选择“优势”矿产;抬高“门槛”,变招商为“选商”,从而杜绝“小打小闹”,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在环境脆弱的西藏开发矿产,企业自身也应主动戴上“紧箍咒”。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