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理财市场三大新趋势
    2006-11-22    本报记者:潘清    来源:经济参考报

    高达15.8万亿元居民储蓄总额,超过600亿美元的居民外币储蓄,加上活跃在股市、债市、汇市里的规模巨大的个人资金……对于与投资理财相关的机构来说,中国这个市场的诱惑力不言而喻。
    而对于这些财富的拥有者,也就是中国十多亿普通百姓来说,理财已经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和需求。

外资银行瞄准国内个人理财需求

经济参考报资料照片
    来自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的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六年中,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18%,预计200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0亿美元,而今后的年增长率仍将高达10%至20%。
    这绝对是一个令任何国际金融巨头都舍不得忽视的巨大市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花旗、汇丰、渣打等“大牌”机构纷纷出现在这个以普通百姓为主要目标的理财博览会上。
    在花旗银行中国零售银行主管石安楠(Anand Selva)看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拥有巨额的居民储蓄以及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随着国内投资者的个人财富日渐增长,视野变得更全球化和投资理念的日趋成熟,国内的理财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中实现快速发展。”
    花旗此番携理财新品一年期美元结构性投资账户出现在第四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这个产品挂钩香港地产的巨头股票,包括内地百姓耳熟能详的新鸿基、恒隆等。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花旗已经推出了数个外币理财产品,其对中国个人理财市场的热情可见一斑。
    华侨银行带来了金利宝双币存款,东亚银行推出了代客境外理财计划“基汇宝”。渣打银行和星展银行则以旗下“优先理财”和“丰盛理财”品牌作为推介的重点。中国个人理财的巨大需求,吸引着国际金融机构纷至沓来。
    而包括五大行在内的本土金融机构,更不愿意放弃“家门口”的大市场。各种理财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资深理财顾问的现场咨询更是耐心得让人感动。对于这些本土金融机构来说,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大限”将临之际,个人理财绝对是一个值得花大力气去争取的市场。

股市、债市、汇市:传统理财最受认同

    “我想投资,可不想承担太多的风险,请问买哪种基金比较合适?”“现在股市已经开始冲击2000点了,我该继续持有还是择机抛售?”“国际市场黄金价格那么高,投资还有空间吗?”
    从怀揣着多年积蓄在股市里跌跌撞撞的退休老人,到拿着高薪还渴望“钱生钱”的年轻白领,理财博览会里承载着许多人的期待。对于他们来说,理财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股票、国债、外汇买卖,这些传统的投资理财方式仍获得最多人的认同。近期沪深股市双双创下五年多来新高,则令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大行其道。理财博览会上,华安、汇丰晋信、汇添富等各大基金公司的展台前人头攒动。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姚备介绍说,海富通旗下的精选基金成立三年间,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了105%,并实现了九次分红,另一只强化回报基金也有可观的收益。“股市走强的背景下,股票型基金是普通百姓理想的投资理财选择,”姚备说。
    除了各大机构展台前的热闹,博览会举办的多个讲座也吸引了不少观众。胡润讲述“百富榜背后的故事”,分众传媒CEO江南春破解“创意致富的秘诀”,上海理财专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建民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财攻略”……几乎每个讲座都出现了爆满的景象。

另类理财趋热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理财的概念不外乎股市、债市、汇市、期市。可来自理财博览会的迹象表明,随着各种专业投资机构的兴起,五花八门、突破传统观念的“另类理财”正逐渐趋热。
    对于爱好收藏的人,通过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投资理财。来自钱币淘宝网的消息说,在钱币收藏领域最受追捧的第一套人民币,面值折合不过17元多一点,现在的价格已经高达160万元人民币。而中国书画、瓷玉器、邮币卡、古籍善本等艺术品,只要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也都有十分可观的升值潜力。
    还有近几年持续升温的房产投资和商铺投资,异军突起的黄金投资,都成了理财博览会上的热点。另类理财的兴起,既满足了老百姓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财需求,也给许多拥有专业背景的投资机构以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理财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眼光、有市场,什么都可以投资、可以增值。”36岁的上海市民姚芸说,这就是理财博览会上形形色色的另类理财给她的启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