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网瘾需社会合力
    2006-10-24    本报记者:曹滢 实习生 陈茜    来源:经济参考报
    自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事件发生后,网吧管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同年,我国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今年7月,文化部在全国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执法季”行动,赴25个省区市督查,暗访网吧1500多家。调查发现,目前虽然大城市网吧市场秩序已比较平稳,但中小城市、县城和农村仍是网吧管理的薄弱环节,违法经营现象仍然突出。
    显然,山西省方山县出现的网吧问题并非个案。
    但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相当多的研究者对方山县直接取缔网吧的做法持否定意见,认为至少不应当把这种做法在全国推广。
    长期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认为,网络作为新兴事物,能够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尤其是在边远贫困地区,计算机普及缓慢,那里的青少年更加需要网吧来获得知识和信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想办法发挥网吧的正面作用,而不是彻底关闭。
    那么,如何才能取其利而避其害呢?有关各方正在从制度和技术上进行探索。令主观部门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是管理网吧时却管不了网吧经营内容,使得多数人在网吧中只玩游戏,不问学习。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网吧管理问题,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内容管理的问题。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网吧和网络游戏这一网络文化市场上下游政策问题,以尽快改变目前管理政策不统一的局面。
    另外,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当前网吧管理上存在的明显漏洞。“大中型城市之所以能够控制,就是因为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如果被查到一次接纳未成年人,经营者一两年的收入就罚没了。犯罪成本高,自然就没人敢违法了。”一位研究者表示。
    陶然告诉记者,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今年接待了1000多名患者,他们中13—17岁的孩子占90%。中心主任陶然介绍,这些孩子普遍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4—5岁,他们大多觉得生活没意义、没目标。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形成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虚拟自我。一个是在外打架闹事,在心理学上叫“外攻击”,寻找发泄渠道;另一个是转向自闭、抑郁,叫“内攻击”。经过系统治疗,80%的孩子恢复了健康,回到学校后复发的很少。
    但他同时指出,解决网络成瘾,需要社会各方面合力:政府部门应当坚决制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同时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学校方面应该引导学生文明、科学上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学生开放机房,控制、过滤掉有害的东西;而家长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家长应当懂得网络、尊重理解孩子、且培养他们的多种兴趣爱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