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英国电影市场尽管面临金融危机冲击,却呈现一片繁荣景象。2009年年底上映的美国影片《阿凡达》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火爆。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英国充分发挥本土电影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多种优势,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形成聚集效应,打造“英国电影”品牌,在金融危机中有效拉动消费,推动了本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危机难挡电影市场火爆
自2009年12月10日《阿凡达》在伦敦举行全球首映礼以来,詹姆斯·卡梅隆的这部大片横扫英国票房。上映第一周,该片就拿下850万英镑(l英镑约合1.6美元)票房,并在接下来的圣诞档期遥遥领先,截至2010年1月的第一个周末,《阿凡达》在英国取得了3280万英镑票房收入。 实际上,《阿凡达》的热映只是英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虽然整个英国经济深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一年多来电影产业却是一片繁荣。按照英国电影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继2008年英国电影总票房创下8.5亿英镑的历史性收入后,随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星际迷航前传》等影片的推出,2009年上半年票房收入同比增加了一亿英镑。而下半年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圣诞前夜》以及《阿凡达》等众多大片和圣诞强档的带动下,2009年英国全年票房收入会超过2008年,冲击10亿英镑大关,创出历史新高。
发挥本国优势应对好莱坞冲击
如何应对好莱坞大片的压倒性冲击,对全世界电影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挠头的命题,但英国电影人却好整以暇,因为英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这个大舞台上从来不缺少闪光点。早期的希区柯克、卓别林、詹姆斯·威尔都曾在电影史上取得过巨大成就,现在的英国电影也以差异化路线在世界影坛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伦敦电影节艺术总监桑德拉·希布伦表示,成功的英国电影都植根于英国电影的特性中。 首先,英国电影的特性体现在精良的剧本上。英国电影与传统的英国文学一样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基础,而后者又为电影剧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点绝非好莱坞电影剧本的快餐文化所能比拟。很多英国电影都是名著改编而成,比如《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等,尤其是BBC拍摄的电影,可以说大部分都源于名著。而近几年最卖座的电影《哈利·波特》也改编自J·K·罗琳的同名小说。英国文学给英国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剧本资源,好剧本又给优秀的电影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是英国电影显得更有深度的原因之一。 其次,英国电影拥有一支强大的电影人队伍。英国电影后期制作行业以训练有素、实力雄厚的人力资源见长,并拥有大量世界一流的公司。在电影业特殊视觉效果全球最佳提供者的名单上,英美两国的后期制作行业并列第一。 自莎士比亚以来,英国就具有悠久的戏剧传统,这使得英国成为电影业的人才源泉,从编剧到导演、演员,再到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剧组,一应俱全。大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使得英国电影业涌现出许多在全球享有盛誉的重量级人物,比如肖恩·康纳利、理查德·柯蒂斯、特伦斯·戴维斯、朱边·丹奇等,这些大腕本身就是英国电影最大的特色。
制定优惠政策打造本土品牌
伦敦投资局研究表明,每向电影业投资一英镑,最多可使英国经济受益2.5英镑。英国电影产业仅在2008年一年贡献的GDP就超过50亿英镑,因此符合低碳经济之道的电影业是英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为了支持本土电影业的发展,电影被划入英国重点发展的创意产业范畴,得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按照电影减税规定,在英国本土制作的电影,制片人可以向英国政府申请资助,还可申请税收减免待遇。影片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一旦获得“英国电影”的资格认证便受益良多,因此大量其他国家制作的影片,纷纷在英国进行拍摄及后期处理,努力获得“英国电影”的资质。 按照英国政府的规定,为了获得“英国电影”资格认证并享受因此而带来的税收减免待遇,影片必须通过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新出台的文化测试。这项测试根据四类内容(文化内容、文化贡献、文化枢纽和文化从业人员)对测试对象进行打分。 在优惠政策带动下,2009年上半年在英国投入的电影制作费用已达5.35亿英镑,创五年来新高。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厚的产出,英国电影2008年全球票房收入达到26亿英镑,占全球票房的1/6。据保守估计,2009年英国电影的票房收入还会有7%的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