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内瓦电
本次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紧张而繁忙,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却抽空撰写博客日记,人们也因此能有机会了解被称为“绿屋”会议的种种神秘。 此次部长级磋商只邀请了30多个世贸组织的主要成员,它们都对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具有较大影响,并尽可能代表了各方利益。按照世贸组织的“行话”,这种小范围的磋商通常被称为“绿屋”会议。这种先由少数“受邀”成员达成妥协,然后再扩大到全体成员的制度在乌拉圭回合和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中曾多次被使用,并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解决争议的惯常做法。 鉴于谈判过程的敏感性,“绿屋”会议的所有内容均不向外界开放。与会成员也一律三缄其口,不向媒体透露谈判细节,而且在会议期间不举行任何新闻发布会,也不会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这更增加了“绿屋”会议的神秘色彩。 关于“绿屋”的起源,各方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所谓“绿屋”绝非内饰为绿色的房间。据曼德尔森的博客介绍,实际上,“绿屋”房间不大,非常拥挤,空气也不畅通,这使得谈判在后期很大程度上已是与会者体力的比拼。 曼德尔森在博客中这样描绘道,按照“绿屋”会议的惯例,每个代表团只能派出两名代表与会,一人主谈,一人坐在后面,“绿屋”的规模也只能容纳这么多人。会场上的情况会不时地被透露给等候在休息室的其他成员,休息室里的人也会不时递纸条给里面的谈判者,提供最新指示,谈判就是这样紧张地进行着。 然而,不论是对媒体保密,还是小范围的“绿屋”会议,这些缺乏透明度的做法都给世贸组织谈判蒙上一层阴影,令不少未能与会的成员心存不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