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男子坐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家关闭的星巴克咖啡店外。新华社/法新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前后两任主席本月异口同声地说,美国实体经济在次贷危机阴影下健康发展。 现任主席伯南克月初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说,除了银行和证券业,美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这对整体经济形势来说是个“积极因素”。前主席格林斯潘随后说,与金融业不同的是,至少目前美国仍然有看上去相当不错的实体经济。 美国各大公司近期公布了一季度财报,似乎验证了上述判断的正确性。据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的统计数据,在标准普尔500大企业中,约20%的公司已公布财报,如果剔除受次贷危机影响严重的金融类公司,其他公司获利增长8.2%。
新兴市场“托市”
由于新兴市场形势较好,IBM、可口可乐等海外业务比重较大的美国公司,不仅未受次贷危机过多影响,而且一季度利润均高于分析师预期。 IBM
4月16日发表报告称,其一季度净收益上升26%,这得益于向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出口销售增长了16%。可口可乐也表示,在对中国、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出口增长的带动下,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上涨21%,达到73.8亿美元。其中,只有9个百分点的增长来自于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比价的下跌。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也表示,由于公司51%的业务在国际市场,其一季度取得了盈利增长30%的好成绩。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马克·纪廉指出,全球经济目前的特点之一是,并非所有国家的经济周期都相互关联,中国和印度每年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星巴克等跨国公司而言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2006年至2007年,星巴克的国外销售额上升了31%,而其在美国国内的销售额同期仅上升19%。 美国《新闻周刊》近期撰文称,对美国大企业而言,经济强劲增长的新兴市场不仅意味着收益和利润来源,更迫使它们重新思考21世纪的跨国公司究竟该如何定位。过去这些跨国公司只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资源,如今它们更看重的是这些地区庞大的消费群体。高盛公司新兴市场战略研究员阿尔贝托·拉莫斯表示,海外运营更广泛的企业往往有更好的收益表现,多元化经营战略十分重要。 很多美国大公司在2000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后开始大规模采取“走出去”战略,例如IBM和联合利华等公司就是在那个时候大举进入中国和印度等国,这些投资已初见成效。如今,IBM
2/3的员工都不在美国本土工作,其在印度的投资总额就将达80亿美元,IBM还计划在2010年前实现新兴市场收益额达到90亿美元的目标。
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此番成绩并不意味着新兴市场经济正在和美国经济“脱钩”的说法可以成立。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指出,Chindia(中国和印度的合称)的居民消费额只相当于美国的1/6。马克·纪廉等经济学家也警告说,当前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跨国公司的海外盈利,尽管各方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加赞扬,但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例却仅有14%左右。 此外,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跨国公司还不得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健全、监管不透明等。此外,为了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习惯,一些跨国公司还必须为经济不太发达的海外市场专门设计新产品。例如,在墨西哥和巴西,由于盒装产品的定价较高,吉百利公司不得不将Trident口香糖和Bubblicious泡泡糖按分拆后的条块出售。 正如通用电气集团负责国际业务的费迪南德·贝卡利-法尔科所指出的那样,以前跨国公司可以如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进入一个国家,扔下一些机器设备就基本完成投资任务了,而如今它们必须深入新兴经济体,与政府和当地企业进行交涉,最终成为发展伙伴。 美国《新闻周刊》的文章指出,很明显,在这种新型合作关系中,利润是双向流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