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楼市印证“围城说”逼退“海外炒房团”
    2008-04-14    本报驻柏林记者:郇公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德国楼市的发展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来形容最为恰当: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城里人和城外人

  2003年德国只有6万套房屋成交,2004年则跃升至35万套,而掀起热潮的正是境外资本。去年前三季度,德国房屋交易额中仅有不到30%是由本土投资者完成的。
  城外的人想进去,自有城外人的“道理”。按美国不动产投资商弗朗西斯的话说:“德国是目前全球最充满机遇的市场之一。”他所说的机遇便是德国房产价格尚处于低谷,正是买进的黄金时期。
  既然德国楼市如此具有潜力,德国房产拥有者会不会“捂盘惜售”?事实恰恰相反,近10年来,德国政府、公司和地产基金等都在积极寻求将手中的房产和地产股票等脱手。
  经济学家解释到,德国公司之所以拥有这么多住房,主要原因是:德国统一后,政府为了缓解住房压力,鼓励所有公司修建住宅,并对其提供税收和补贴优惠。但随着一幢幢大楼相继建成,楼房空置率不断攀升,租房收入随之下降。另外,房地产并非各公司主业,却占用了其大量资金。

“护城”三大撒手锏

  德国政府抵制房价炒作有“三大撒手锏”。一是指导价制度,二是刑罚威慑,三是重税限制。
  目前,德国的地价、房价等由独立的地产评估师进行评估认定。德国还成立了各地“房地产公共评估委员会”,负责制订当地的指导价。这类指导价具有法律效力,所有房地产交易均有义务照此执行,并在合理范围内浮动。
  指导价之所以能得到执行,还源于其有效的“执行威慑机制”。德国法律规定,导致房价、房租等超高者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其威慑作用不言而喻。
  税收手段同样是德政府遏制炒房的有效武器。在德国,用于买卖的房产首先要缴纳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缴纳交易税。通过买卖盈利后,还要缴差价盈利税。自有房屋的出租除缴纳不动产税外,租金收入还要缴个人所得税。可见,重重的税收限制大大压缩了炒房者的利润空间。

炒房团败走德国

  去年6月,百仕通和瑟伯勒斯等连续大规模抛售买进不久的德国房产。市场观察家表示,其变现举动并不意外,因为“它们的投资出现失误”,收益远低于预期。外资在德国楼市仓促退出的举动,也直接体现了德国“遏制炒房机制”的成功。
  与此同时,德国民众也开始对国内主要房产所有者、特别是各级政府大量抛售房屋提出质疑。
  德国《明镜》周刊载文指出,炒房团如果在德国吹了个气泡,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德国老百姓。德国房屋租赁者联合会也认为,政府一旦没有了自己的房产公司,将不能再向弱势群体提供廉价房屋。这样一来,为弱势群体租房提供补助的重担同样将落在政府头上,最后导致其不堪重负。

  相关稿件
· 美国次贷危机让德国银行大吃苦头 2008-04-10
·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将在德国展出 2008-04-09
· 加布里尔:德国放弃汽车使用生物燃料计划 2008-04-09
· 德国法兰克福高等法院开审“世纪索赔案” 2008-04-09
· 北京奥运会门票在德国供不应求 200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