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2008年新年钟声敲响后的第一个场内交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100美元,并以每桶99.62美元这一历史最高收盘价收关。 从2007年初50美元一桶的价格一路攀升,国际油价几经跌宕后,终于在2008年初摸到新高度。100美元——这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具象征意义的关键点,为高油价下的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全新考验。
|
1月2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竞价交易。受到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日在历史上首度冲至每桶100美元大关。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 打破脆弱的平衡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全球经济处于高油价时代的断言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2007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突破80美元、90美元,如今又历史性地达到100美元,脆弱的供求关系和需求量的惊人增长成为引起本轮油价上涨的鲜明特点。”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克雨说,世界石油市场现在处于一种极其脆弱的平衡状态,由于全球可动用的剩余产能已经不多,因此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油价“推波助澜”。 “20世纪90年代,剩余产能占整个世界石油消费量的5%,而今这一比例已不足2%。”刘克雨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原油供需矛盾将日趋紧张。需求的日益增长成为推动油价不断飙升的根本动力。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2007年第二季度,全球原油日产量为8490万桶,而需求量就达到了8440万桶,第三季度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升至8620万桶,第四季度进一步上升。IEA预计,2007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增长将达1.5%,2008年,这一增幅更将达到2.4%。在这一情况下,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原油长期供不应求,油价走高的趋势不可逆转。 如果说需求拉动成为油价上涨的长期趋势,那么短期内油价迅速飙升实则有特殊动力在支撑。去年9月以来,伴随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美联储也频繁降息,美元贬值步伐加快。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一路走高是油价上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数字显示,2007年以来,欧元兑美元上升了近10%,而反映美元兑世界一揽子货币的美元指数则跌至历史新低。截至去年10月底,美国基准原油期货比上年同期高62%,仅仅10月份就上涨了16%。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以美元计算的石油价格,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并不能完全反映它的真正成本。事实上,目前,以欧元、英镑或人民币计算,油价还没有达到2006年7、8月份创下的高度。 美元的贬值,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以美元计价的能源期货交易,也推动了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石油市场已是世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商品,石油和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前一段时间美国股市暴跌,IT泡沫破灭,资金需要找到一个更稳定的地方,因此很多资金流到石油市场。但他们并不需要石油,他们想要的是差价,所以国际资金,也就是人们说的‘石油美元’,在两个市场之间在不断地游动,进出频繁。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只要美元贬值的趋势不出现突然逆转,如此热闹的交易和炒作,仍将推动油价走高。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随时推高油价。 “面临高油价的现实,各国原油库存,尤其是美国,可能进一步压低。因为没有人愿意在极其高的价位,去购买原油储存入库。而库存减少又将增加市场对未来油价走高的担忧,国际油价也将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继续被推高。”一位行业观察家这样告诉记者。
不会引发全球石油危机
种种迹象表明,对以石油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经济而言,油价狂飙牵动了全球神经。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称,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国际先驱论坛报》认为,油价上涨影响最严重的首先是欧洲各国。在英国城市的加油站,汽油价格在去年11月7日早间就轻松突破每升一英镑的水平;而在法国、意大利,情况也同样如此。在北美,加拿大市场被认为受这次原油价格上涨冲击最大。在该国北部城市阿尔伯特,因为油价的巨幅波动,还导致当地出现民众冲突,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华尔街日报》也称,油价高企让美国航空业者承受燃料成本加重的压力,他们在加速调高票价。 不过,原油价格上涨对于俄罗斯、委内瑞拉以及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原油生产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在俄罗斯,高油价让油气生产商很兴奋,因为这让俄罗斯从原油出口中获得了成倍的利润;同样获利的委内瑞拉政府早前宣布,将把获得的部分利润用来改善国内居民的生活环境,包括提供免费的教育、社区医疗服务以及进一步降低食品价格等;在非洲的安哥拉,当地政府统计,原油输出的利润和三年前相比已上涨了近三倍,这让该国的民众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的经济数据表明,石油价格上涨10%,全球经济增长就可能下降0.1%至0.2%,因此,石油价格涨至每桶100美元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此前预计的4.8%下降到4.1%至4.5%。然而,国际货币基金会首席经济师西蒙·约翰逊却表示,这种预算可能低估了油价涨至每桶100美元的影响力,因为全球经济还受信贷危机的威胁。约翰逊称:“石油价格将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美国、欧元区及其它经济实体的通货膨胀产生巨大压力,也对我们制定防止信贷危机的政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虽然油价上涨牵动全球神经,但不同于前两次石油危机,此轮油价飙升并不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危机。”刘克雨分析认为,前两次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问题出在供应方面,破坏力很强。因此,受那两次石油危机影响最大的是发达国家。而这次的石油价格增长从总体来讲是需求在推动。虽然油价很高,但产出依然可观。 中国石油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就此表示,当前油价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之所以没有引发石油危机,主要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对石油的依赖性已大大减少。“因为他们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依靠石油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此前大大降低,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已非常小。”董秀成说。
中国经济面临考验
“对于中国来说,高油价所带来的考验将是巨大的。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结构转型再面临高油价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还没来得及调整好经济结构,就遭遇了全球范围内的油价制约。”董秀成说,高油价正在倒逼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的战略转型。 现在,我们正处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的阶段,同时也正在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和原始的制造业向真正的制造业转型。但是,以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为前提的。原材料和能源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原油价格波动已经对下游产业乃至最终消费领域带来了较大影响。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因油价上升造成生产成本提高,如果不能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但如果转嫁出去则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 “国际石油价格的高涨无疑将加大国内的通胀压力。”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不久前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在近几个月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较快的情况下,油品价格的上调必将增大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压力。虽然来自专家的测算是这种影响“不会太大”,有的说是0.05,有的说是0.1,但由此带来的压力仍不可小视。 “高油价带给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加大开发和使用替代能源力度加以解决,它带给中国经济的挑战是巨大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如此表示。 一位行业观察家告诉记者,油价上涨会推动中国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参与程度,建立多元化采购渠道,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此外,建立具有国际定价能力的能源期货市场,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规避价格风险都可能是本轮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新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