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意愿强烈 欧洲热情最高
    2007-09-26    本报记者:肖莹莹    来源:经济参考报

  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上,各国代表就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交换了看法,表达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意愿。
  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其中包括8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使本次会议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有关气候变化问题最高级别的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此次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向全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政治信号,清楚地表明各国领导人都希望在年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于今年12月份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大会的重点议题是制订一项新的协定,以接替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24日,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国际社会应采取一致行动

  潘基文在24日举行的会议上指出,科学已经证明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存在,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地球的未来,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应当采取一致行动,避免在《京都议定书》于2012年到期后留下真空。
  潘基文还表示,气候变化是个影响全人类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当作出一致和共同的努力,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因此应当帮助发展中国家,向它们转让技术和提供必要的资金。

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

  据报道,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24日在本次会议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完成《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指标,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也应根据自身国情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积极措施,尽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
  他还指出,中国政府已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理念,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将根据公约和议定书,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出更大贡献。中国还愿意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此外,77国集团和中国的代表、巴基斯坦环境部长费萨尔24日在会议发言中也表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以便有效应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双重挑战。他强调,发达国家只有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才能制订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和战略。

欧洲美国一热一冷

  本次会议上,欧洲国家的环保热情最高,它们提出必须在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一半,把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范围内。据悉,加拿大和日本也赞成欧洲国家的这一建议。
  英国环境部长希拉里·本呼吁美国不要对国际协定中的强制减排约束持反对态度。希拉里·本指出,倘若全球几大经济体不接受强制减排约束,发生危险性的气候变化是很难避免的。
  不过,美国方面的热情依旧不高。就任初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布什总统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美国国务卿赖斯也只是在讨论会上提出,仅靠现有技术无法同时满足世界能源需求和控制排放,世界需要一场技术革命。
  值得关注的是,本周末美国总统布什即将召集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华盛顿举行气候变化会议,旨在寻求达成美国早先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战略,欧盟、中国、印度、日本等国以及联合国都将派代表出席此次会议。此间媒体认为,布什可能希望在联合国框架之外达成一项协议,以各国自愿减排取代国际协定的强制约束。

[背景链接]《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2005年2月16日生效,其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适当水平,防止剧烈的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危害。
  《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和加拿大削减6%。
  截至2004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了3.3%,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排放量却比1990年上升了15.8%。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国际社会目前正在讨论如何制订后续协定,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最终使其稳定下来。

  相关稿件
· 调查报告:气候变化引发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2007-09-25
· 面积减少 气候干旱 大豆减产已经成为定局 2007-09-14
· 李长江表示:全球气候转暖成食品安全新课题 2007-09-13
· 我国将统一规范气候观测系统 2007-09-12
· 抑制气候变暖还需谋求更大共识 200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