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波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和菲律宾,不仅重创当地经济,还打乱百姓生活。10年后,4名受害者再度回首,既有往事辛酸,也有奋斗如歌,最感慨的则是命运突然转向。
|
1998年菲律宾金融市场动荡,对银行业是一个巨大挑战。为了稳定人心,争取各户,各银行都贴出了告示。本报资料照片 | “三明治”先生
10年前,泰国人西里瓦·乌拉威乌提坤是当红股票经纪人,有“幽灵”之称,因为他挑选的股票总能升值。作为泰国第一大股票经纪公司“亚洲经纪”的首席执行官,他为不少泰国富商经营股票,自己也开始涉足其他行业。1997年,西里瓦从银行贷款3亿泰铢,投资曼谷北部两处高级公寓房地产项目。那是西里瓦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投资房地产。 1997年7月2日凌晨,泰国政府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当天即贬值15%,金融危机爆发。西里瓦不仅名下原有870万美元资产瞬间“挥发”,而且还背负银行债务。泰国法庭2003年裁定西里瓦破产,他名下有将近10亿泰铢未偿还债务。 破产后,西里瓦告别高级汽车和名牌西服套装,每天沿街贩卖三明治。他脖子上不再系有丝绸领带,而是吊着一根挂有黄色塑料泡沫盒的绳子,盒内装着三明治。“老婆和我凌晨3点就起床做新鲜的三明治。”西里瓦告诉一名美联社记者,“我沮丧而气馁,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这会发生在我身上?”10年间,西里瓦从走街串巷的小贩“攀升”为老板,开设了“西里瓦三明治”食品配送店。 2006年,西里瓦勉强走出破产。他不再投资股市,也不愿从银行贷款。西里瓦说:“我怕再次失败。10年前,我得意、成功还贪心,那时候我才48岁,有着大把时间。现在58岁了,我还能卖多长时间三明治?”
牛仔裤老板
印度尼西亚商人朱萨克·苏莱曼在金融危机中关闭自己的牛仔裤工厂。10年后,他又办起牛仔裤工厂,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1997年,苏莱曼已开设两家牛仔裤工厂,雇有1600名工人,每年出产160万条牛仔裤,销往印尼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 金融危机袭来时,苏莱曼刚从银行贷款75万美元。为避免印尼货币卢比进一步贬值,印尼政府宣布上调利率,苏莱曼所欠贷款的利率从12%涨为30%。这并没有阻止卢比贬值,却抬高了苏莱曼工厂的生产成本。以卢比结算,进口零配件的价格几乎翻了两番,生产用电开支也大幅上涨,而绝望的工人们则以罢工相要挟,要求加薪。 无奈之中,苏莱曼只好关闭两家工厂中较大的一家,解雇了大部分工人。“这让我非常伤心。”他说,“许多工人哀求我重开另外一家工厂,有的甚至放声哭泣。但一切都太晚了,我无能为力。” 金融危机过后,苏莱曼又坚韧不拔地从头做起,重新开设牛仔裤工厂。美联社记者丹尼斯·格雷评价说,正是同样的勇气、韧性与勤奋,最初推动亚洲经济发展。 不过,即使苏莱曼辛勤工作,他名下工厂现有规模也只达到1990年的水平。如今,苏莱曼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出产的牛仔裤也在瞄准欧洲市场。虽然工厂尚未恢复到10年前的规模,苏莱曼却颇为知足,认为自己还算幸运。“那时相当困难,但我毕竟捱过来了其他许多人的问题更严重,至少我不用四处躲债。”
官司打了十年
泰国人普拉差·雷乌帕拉塔纳就没有那么幸运。 金融危机爆发时,普拉差一手创建的石油化工集团欠债270亿美元。10年来,普拉差的不少时间用于与银行和各金融机构打官司。 10年前,普拉差创建的泰国石油化工工业公司(TPI)是一家大型企业。普拉差有意将TPI扩展成为一个大型工业集团,囊括炼油厂、塑料厂、钢铁和水泥等多家制造企业。当时,普拉差是泰国第一位有如此构想的企业家,他为此向海内外金融机构大举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时,普拉差的石油化工集团尚未完全建成。由于泰铢贬值,TPI所欠的大部分外币贷款迅速膨胀。普拉差只能寄希望于延长还贷期限。普拉差说:“那是我一生最糟的时候。先前,我周围总有人围着转,给我支持,我从不知道不被人理睬是什么滋味。后来,那些债主对我连狗都不如。” 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成立专门的破产法庭,负责处理TPI之类大型企业的债务。法庭任命普拉差为TPI债务重组负责人。然而,在TPI的债权方看来,普拉差不过是一个无法偿还债务的欠债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金融危机爆发后9年间,普拉差陷入与债权方的持续纷争之中,争夺对TPI的管理权。他同时还要兼顾打官司申请延长贷款期限,面对集团工人罢工等等问题。 最终,破产法庭拒绝继续延长政府试图复活TPI的计划,把这个欠有巨额债务的化工集团交由投资公司处置。法庭判决结果极大地挫伤了普拉差。他认为,这是失落的10年,泰国经济在这10年间失去了创造力和竞争优势,泰国生产力水平错过了继续提高的机会。
下岗员工自谋生路
用韩国人宏容万(译音)的话说,他是一个“非常普通、保守的韩国人”。他在10年前的金融危机中下岗,却因此实现了自己的长期梦想:替自己的人生做主。 金融危机爆发时,出身农家的宏容万在韩国电信公司工作,在韩国这家最大的电信公司人力部门担任负责人。 危机发生后,宏容万接受了公司买断工龄下岗的补偿金,加上自己的积蓄,投资50万美元炒股。结果,不到6个月,他耗尽了所有资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想过自杀。” 随着韩国经济整体好转,宏容万慢慢走出困境。现年50岁的他如今是投资专家,拥有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为高收入顾客群提供房地产咨询服务。宏容万同时担任政府顾问,提供有关股票和房地产投资的咨询意见。他曾经就此出过书。 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韩国人面对危机时的团结一致:“所有韩国人因为同一个目标团结起来,他们都想扛过那场危机。”
(新华社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