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腾飞正在改变世界消费市场格局
    2007-06-08    聂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得益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和印度兴起的消费热潮正在改变世界消费市场格局。美国研究机构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印度将位列第五。
  世界银行5月30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将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10.4%;而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06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速也达到了创纪录的9.4%。美国《新闻周刊》援引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称,如果中国和印度均能保持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未来20年里,中国消费经济规模将从2005年的0.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9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世界消费市场格局将发生质的改变。此外,加之中国和印度众多的人口和广袤的地理环境,这种影响将以10倍甚至30倍的“规模”进一步放大。
  中国1985年日均收入不足3美元的人口占其城市总人口的99%;而2005年,这一数字降至57%。报告由此预计,未来2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增长7倍以上,贫困人口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同样,印度1985年近93%的人口人均日收入不足1美元,而到2005年,这一比例降至54%,预计到2025年,印度低收入人群有望降到总人口的22%。
  面对中印这两大正在形成的巨大市场,全球一些跨国公司已经跃跃欲试,不断从中寻找机会。不过,美国《新闻周刊》载文指出,如果想从中牟利,跨国公司必须面对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来自购买力平价与实际汇率间的矛盾。文章称,在中国或印度,10万元人民币或50万卢比就可“撑起”中产阶层的生活,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进行计算,该生活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5万至6万美元收入的水平。但是,如果将10万元人民币或50万卢比按照现有汇率进行转换,只相当于1.3万美元左右。这意味着跨国公司按现有汇率转换后的实际获利比原先预测的应得获利少得多。
  其次,分销渠道是另一大挑战。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跨国公司一般很难兼顾全局,其一般做法是选择人口数超过1000万的城市作为目标市场。而在印度,这种做法会面临来自运输方面的挑战。印度缺乏低温运输系统,国内运输费用相对较贵并且道路检查十分严格,短途运输常常要花费数天时间。
  第三,中国和印度国内的同业竞争也是跨国公司面临的潜在威胁。
  此外,要想在中印市场站稳脚跟,千方百计迎合当地人消费习惯也是跨国公司必做的功课。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在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为适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家乐福在其中国的超市中出售甲鱼、牛蛙、带鱼等中国人喜爱的食物。
  专家认为,对中印两国来说,要想实现成为消费大国的最终目标,还必须解决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一是两国公共服务部门仍有巨大改进余地;二是两国金融系统还不够现代化。《新闻周刊》指出,如果金融系统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还会更高。
  相关稿件
· 中印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进展顺利 2007-06-07
· 中印自主品牌汽车已正式开始全球市场较量 2007-05-23
· IMF经济报告:中印仍面临紧缩压力 2007-04-13
· 数据显示中印领跑亚太地区PC市场 2007-03-05
· 达沃斯论坛:全球多极发展 中印将成主角 200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