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生活必需品外 10名美国中产者一年不购物
    2007-01-12    高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促进消费主义文化在人群中产生并蔓延。消费能力一度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过,也有人通过不消费改进生活质量。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有10名美国人结成拒绝消费的“友情同盟”,如今,他们已经坚持了一年不购物的生活。
    2005年12月,在美国旧金山一次普通的朋友聚会上,10名收入属于中产阶级的美国人决定尝试一年不消费。他们戏称自己为“签约者”,就像1620年签订《五月花公约》的清教徒决意追求高尚生活、拯救灵魂一样,“签约者”希望在铺天盖地的“大众消费”文化中急流勇退,寻找高品位生活的真谛。
    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的一年间,10位“签约者”只购买生活基本必需品,如食物、卫生纸、内衣、牙刷等,其他物品则通过借、交换、自制和二手交易等方式获取,还有些物品则是循环使用。尽管“签约者”在这一年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他们已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式。如果需要添置衣物,他们会去二手服饰店或慈善义卖店。如果孩子需要玩具,他们会领着孩子到玩具店过上一天,尽管最后什么都不买,但孩子们还是很快乐。如果有成员无法决定是否应该购买某件物品,10个人会投票决定。
    虽然他们中也有人一时冲动,违反规则,但这种情况并不多。“签约者”之一的雷切尔·基泽尔说:“你会发现,购物的一分钟热情很快就会衰退。”现在,他们正在考虑设置一个“大赦日”,给自己放一天假,购买想要的东西。
    10位“签约者”的本意并不是为了省钱或保护环境,只是想使生活变得简单而美好。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各种媒体的争相报道已经使他们的口头协议变成了一种新兴文化现象、一种抵制消费主义迷潮的大众运动。“签约者”的雅虎讨论社区目前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4000多名支持者加入。
    热烈的公众反应中也不乏反对之声。一些保守人士指责他们制造“经济恐怖主义”。有人批评他们是装模作样的“经济怪人”,并称如果他们这种拒绝消费的行为持续下去,将会给经济发展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造成损害。而美国商会主席也直言这种行为是在破坏经济。 
    事实上,“签约者”在抵制消费主义方面并不是孤军作战。
    杂志编辑考尔·拉森从1992年起就倡导“无购物日”,呼吁人们不要在感恩节后的节日购物狂潮中挥霍。
    最近,作家朱迪丝·莱文的新书《别买它:我的一年不购物经历》也已经出版上市。
    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教授詹姆斯·罗伯茨说:“所有这些都很清楚地表明一点:一个人越注重物质享受就越不快乐。我们通过对他人的爱和集体感获得快乐。但像麦迪逊大道之类的繁华购物区却告诉我们,只有购物中心才能带给我们快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