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看美国]在网络中断的日子里
    2007-01-02    新华社记者刘洪2007年1月1日发自华盛顿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6年12月26日清晨,一如既往地打开电脑上网,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发现还是没法打开任何一个国内的网站页面。
    海外的中文论坛上,早已掀起了轩然大波。
    “怎么回事,国内网怎么也上不去,QQ也超时?”这是早期的询问。
    “是不是我这里的网络或电脑出问题了。”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么普遍的问题。
    “难道爆发网络战了?”随后还有更多不安的猜测。
    稍后,几乎所有中文论坛上,都迅速贴出了与国内网络连接中断的原因:台湾海域强震,导致连接中美的多根海底光缆中断,由此引发中美间前所未有的网络大中断。
    在美国方面,经常和国内联系的华人、通过互联网与海外进行业务沟通的商家,成为了受此次网络中断影响最直接的受害者。此外,除互联网中断外,与国内的电话、数据传输和部分交易都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一段时间,国际长途也不通,这让许多正与亲人通话的朋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些网友是沮丧至极:原来游戏中已颇高的积分,因后来网速急剧下降,而眼睁睁看着积分被国内玩家吞噬。
    普通网友无可奈何,许多大公司也感受到了网络的威力。包括彭博资讯社、道琼斯通讯社、路透财经等媒体一度都无法与在亚洲的客户取得联系。而全球播报新闻的CNN,也不得不在周三取消了发自香港的晚间报道。为什么?因为信息传不过来。
    对域名服务器在美国的MSN、雅虎通,国内网民上不了;对域名服务器在国内的QQ、百度,北美网民也只能望而兴叹。对中美两国网络上游走的网民来说,最近几天是“进不来,出不去,真是急死人了”。
    一位编辑朋友对我说,稿件紧急,希望登录MSN和海外记者取得联系,但急得满头大汗,就是登录不上。一位在外贸领域工作的朋友说,以前通过网络很快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能干等。
    《纽约时报》报道说,尽管美国和欧洲本地网络没有受到影响,但对许多美国公司来说,其所受影响也着实不小。很简单,亚洲经济在蓬勃发展,现在没有一个大公司与亚洲没有业务往来。
    但反过来一想,网络中断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也正显现了北美和亚洲间,尤其是中美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华尔街日报》就指出,在2000年初,中国尚只有890万网民,而至2006年6月,这一数字已超过1.23亿。大量的需求导致了目前光缆容量的吃紧,而这些光缆往往都从地震高发地带通过,从而更导致了海底光缆的脆弱性。
    在网络将世界拉近成一个“地球村”时,这起中断事件让人稍舒一口气的地方是:这幸亏只是一次意外事件,不是战争或网络战争;这幸亏发生在圣诞假期,而这期间国际业务较少。用一些美国媒体的话说,假如发生在普通工作日,影响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网络中断,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时代的脆弱。这种缺点和强大的市场需求,应该促使有关方面加大对海底光缆的投入。而就在不久前,中美韩等六家电讯公司已宣布斥资5亿美元修建第一条连接中美的高速海底光缆。或许,一个新的海底光缆投资高潮正在酝酿中。
    “当你真正失去,你才会发现,你现在究竟会多么依赖网络。”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这次网络中断。而对于许多在海外的游子来说,连通国内的网络或许更是一种心灵的依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