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质量问题不可再而三
    2010-08-02    作者:乔子鲲    来源:京华时报
    政府主导的保障房质量屡出问题,这不仅是对政府公信力的频繁损伤,更令人对政府执行力感到担忧。
  “保障房质量问题”或许正成为广大居民的心头之患——如果再不重视的话。一些地方保障房质量问题频现,已初露泛滥苗头,怎不令人忧心。
  在北京,保障房质量出问题已不是第一次了。一是去年8月海淀区西三旗瑞旗家园限价房出现“墙脆脆”,再是去年10月广渠门外南街危改小区存在“屋漏漏”,三是最近查出大兴“明悦湾保障房”质量“混凝土试块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可称之为“土弱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也就难免让人们害怕还会有下一次。
  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兴的保障房质量问题可能正是北京方面汲取前两次的教训,加大检查力度的结果。随着这种检查的频繁和处罚的严厉,或许还会出现一些保障房质量不合格,这有利于提高保障房的质量。然而,保障房质量再三出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少值得警觉之处,如不加以辨识和防范,仅凭建设过程中的检查和入住后出现问题的惩处,仍然难以确保保障房的质量,甚至会出现四处起火、防不胜防的恶劣境况。
  保障房与商品房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政府主导,后者是市场主导。按理,政府的公信力应当高于市场,商品房质量问题会多于保障房,而不是相反。在房地产市场建构之初,商品房质量问题也曾一度繁多,如今却鲜有所闻了,这应当得益于市场的成熟。政府主导的保障房质量屡出问题,这不仅是对政府公信力的频繁损伤,更令人忧思政府执行力。
  在涉及利益的调整与分配时,政府主导可以比市场更公平公正,也可能相反。其中的关键就取决于,政府能否遏制住自己的毒瘤生长——权力寻租。腐败天生地会在一切权力主导的地方滋生,很多时候即使你设计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游戏规则,也很难防范利益对权力进行渗透,甚至合法的游戏规则总是成为了权力寻租的保护伞。就保障房而言,无论是事前企业拿地、建房的公开招标,还是事中的质量检查,乃至事后的严厉惩处,权力都有可能被利益、关系所左右,最终使不合格的保障房成为漏网之鱼,直至问题暴露又无法掩盖的那一天。
  太多的权力寻租教训启示我们,政府部门与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介入保障房的具体事宜,不如通过直接购买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尽量把政府部门从具体利益牵扯中解脱出来,保持裁判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这样的思路和办法,一些地方已付诸行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
  相关稿件
· “通报批评”能否“保障”保障房 2010-07-20
· 搞好“保障房”的关键还在政府让利 2010-07-19
· 保障房可以替代部分商品房需求 2010-07-19
· 住建部今年建成580万套保障房 2010-07-19
· 姜伟新:中央已拨600余亿资金加码保障房 201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