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6-28 作者:陈东海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迄今,G20首脑峰会举行了四次,每次会议都被全球寄予厚望。多伦多峰会是G20峰会机制化后的首次峰会,既承前启后,也是在全球“反危机”的“节骨眼”上召开的。但从G20首脑峰会的演化情况来看,因为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利益有着根本的对立和分歧,G20峰会只能在一些次要的细节问题上达成一些共识和成果,在根本原则问题上取得成果的可能性似已越来越小。 在G7或者是G8峰会机制下,美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议题的选择,往往反映美国的思想和意图。但是进入新世纪前后,在全球经济事务上,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七大工业国已不能完整地代表全球经济的版图,特别是八大工业国中只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尚能维持在世界经济关系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容纳全球各地区主要经济体进入G8会议机制就成为必要,所以,包含各地区主要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20国集团会议机制便在1999年应运而生。 算起来,G20会议至今也已有了11年历史,但多数时间主要还是G8会议的陪衬,而且G20会议多是部长级官员与会。是2008年美国暴发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才改变了G8会议和G20会议的主辅关系。2008年11月,美国金融危机暴发仅2个月后,全球G20集团第一次首脑峰会在华盛顿召开。 第一次峰会,各国在迅速采取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以解救危机上获得较大的一致。第二次峰会,主要成果是继续采取财政和货币手段刺激经济,其次是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加强金融监管。第三次峰会,主要成果是达成全球经济平衡增长即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共识。 然而,不能不清醒地看到,每次G20会议的成果,与期望相差还是比较大的,远不及G7会议的效率高和容易达成一致。而且,越是实质性的内容,就越难取得共识。毕竟,七大工业国经济发展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而G20国家经济上情况差距甚大,甚至利益取向对立。这还不算,随着金融与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开,即使是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也在加深加宽。从G20第二次峰会开始,虽然各国都高喊自由贸易的口号,但是危机期间贸易利益的对立让全球贸易保护措施逐渐增加,因为赤字国家需要减少赤字以走出衰退,而顺差国家企图促进顺差以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虽然第三次会议强调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但是各经济体在经济再平衡的路上都踯躅不前。本次G20多伦多峰会,分歧明显大于共识,在经济复苏问题上,美国强调继续经济刺激,以维持艰难的复苏步伐,而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严峻的债务问题和危机的压力下,坚持强调未来财政的可持续性,力主削减财政赤字。同时,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强调征收银行税,但是其他各国反对。
也是从G20第二次峰会开始,美国就处于被多方施压的状态,特别是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被诟病。但是美国主导的使用大规模财政和宽松货币手段刺激经济的做法,却成为G20其他各经济体和全球各国仿效的模板。只是,第三次峰会时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决议虽然被全球接受,实际上却至今还是空中楼阁,没有被哪个经济体严肃对待并落到实处。 难怪已有某些悲观的估计认为,G20可能会矮化为一个高峰论坛。虽然近几次G20峰会大大削弱了G7峰会,但在效率和成果上,G20峰会明显不如G7峰会。看来,一些学者彻底否定G7峰会的看法过于极端了。未来G7和G20会议的主辅关系,或许会发生与现在不同的演化,两者之间也许会互相补充,各有千秋。至于美国能否继续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也并没有绝对胜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