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讲话是否意味着可忍受通胀?
    2009-12-23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元亦步亦趋向来为人所诟病,认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大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不可思议的。而自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的高房价,引发了资产价格泡沫的质疑。
  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回答了这一质疑。
  12月22日,周小川在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央银行干预资本市场是不现实的,而是应该在泡沫破裂之后尽量减轻痛苦,资本市场经常对货币政策进行非理性判断,进行非理性投资。
  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无法兼顾资本市场,甚至资本市场的表现都没有被考虑进货币政策的决策之中。针对目前市场最关心的通货膨胀问题,周小川先生的答案似乎是,中国应该维持一定的通货膨胀。
  中国央行与美联储不同,不能实行以通胀与就业为指标的货币政策体系,因为中国存在多目标系统,低通胀、经济增长、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四重目标,这四个目标很难重叠。尤其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主要的目标就是经济复苏,其他目标必须靠边站,甚至在经济指标好转之后,还出现了无就业复苏,突破了以往的常规。所谓通胀与就业对应的菲利普斯曲线,已经不敷所用。因此,我们看到了在货币与投资拉动下的经济复苏,却没有看到就业的增长,美国11月的失业率依然徘徊在10%的高位,而中国的真实就业数据难以估计。
  换言之,如果想摆脱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货币去填充危机过后的资产黑洞,无论是欧、美、中,都是这么做的,从数据上来看也取得了效果。问题在于,这么做是不是以拉长经济萧条期为代价,在危机过后,我们将步入漫长的萧条过程?凯恩斯主义者与奥地利学派将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我们承认,实体经济的复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复苏的基础,就应当承认货币注水挽救危机无法长久。美联储在格林斯潘掌舵时,之所以能够以货币手段应付数次小危机,是因为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美国提供了支撑。如果美国与中国的经济效率一起下降,纵然有十个格林斯潘横空出世,也无法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全球经济。因此,中美能否度过经济萧条期,才是验证宽松货币政策与投资主导的政策是否应验的准绳,现在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欢呼为时过早。
  更重要的是,中国处于改革转型阶段,为了厘清混乱的价格体系,为了今后的低通胀,必须经过价格闯关,而货币政策必须“考虑支持资源配置优化,要考虑能源价格、天然资源的价格、住房还有公共交通等可以收费的公共事业,包括水资源价格改革,改革我们要支持,同时制定货币政策要对此留有空间”。如果单纯以通货膨胀目标论,央行可能会抵制资源价格改革与房价改革。但是,央行还有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因此央行绝对不会抵制改革,相反,还会以一定的货币数量为改革保驾护航。这也就意味着,通胀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房价、房租计不计入CPI,表面上看只是CPI数据的变化,即便将房租计入CPI导致通胀压力急剧上升,央行也必须支持这样的改革。也许在周小川先生眼里,这是资源价格市场化的过程,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正是他的核心观点。
  新的问题来了,中国市场化价格闯关20多年,屡闯屡败,这究竟是货币的原因,还是越改越偏离了市场化的方向?目前资源价格的提升,是否能够将中石油、中石化(600028,股吧)改成市场化的机制?是否能够改变电网垄断力量越来越强的格局?远的不说,就说中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的城市商业银行,从内部治理结构上来说,也是越改越行政化,而不是越改越市场化,从人事到贷款项目大都听命于地方政府。面对如此顽疾,请问有关方面又能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呢?总不能30年之后再表示,中国物价还得闯关,请民众理解政府的改革决心吧?
  不可避免的通胀因素有很多,如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加强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在背后是通胀压力的增加,但这样的通胀压力有利于长远,人们能够勒紧腰带渡过眼前的困难。而根本不靠谱的资源价格上涨,最大的可能是企业越来越垄断,企业成本与资源价格越来越高,最后获得的是几个跳蚤。
  最后的问题是,为了经济复苏、为了经济转型、为了资源价格市场化,我国必须忍受一定程度的通胀,只是,通胀的边界在哪里?是CPI3%还是4%,是否也应该向民众作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呢?就像周小川先生所说,“凭领导人派脑袋感觉最后目标实现程度”,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相关稿件
· CPI转正后通胀预期管理 2009-12-14
· 陈东琪:明年不会出现高通胀 2009-12-11
· 通胀预期需要管理 2009-12-10
· 通胀忧虑难解 2009-12-10
· 大批农产品齐涨价是否为通胀预期?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