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气供应这个被垄断的市场上,价格杠杆其实是处在失灵的状态。如果垄断格局不改变,即使价格再高,垄断巨头也不会满足。 11月25日《重庆晚报》报道,天然气供应紧张,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民生话题之一。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表示,“中石油、中石化(600028,股吧)、中海油三大油气公司已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天然气价格调整的申请”。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的送审稿已由国家发改委上报至国务院,如果不出意外,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会在明年1月份正式出台。 “气荒”甫一出现,舆论第一时间即条件反射般地想到了“逼宫涨价”。随后,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中石油出面“辟谣”,坚决否认了“逼宫涨价”,并宣称企业已经是在高负荷生产供应;再后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少见地出面回应,“气荒”根本原因在于天然气需求旺盛导致的供需失衡,既与垄断无关,也不是价格的问题。鉴于企业和主管官员两方面的“辟谣”,纯朴民众以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天然气至少暂时不会涨价。可是谁会想到,涨价的申请居然来得这样快。 虽然能源局分析“气荒”原因仅分析到“供需失衡”为止,可既然垄断油企联合提出要涨价,还就非得把“供需失衡”的理儿给深入辩论下去不可:到底是天然气价格低廉让民众太不爱惜能源用得过多,还是垄断经营不能满足需求?比如,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是每百万英热5美元左右,相当于每立方米0.2美元,而我国很多地方天然气价格已经超过了每立方米3元人民币。按道理,美国民众更有理由“滥用”天然气,更应该闹“气荒”,可闹“气荒”的为何偏偏是我们? 眼下要提高天然气价格,无外乎两种理由:一是解决“气荒”问题,二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在前一点上,一个必须指出的悖论是:垄断油企强调自己无意“逼宫”,并一再声称已在高负荷供应,照此说法,天然气涨价显然丝毫无助于增加眼下的供给;而既然涨价无益于增加供给,为何首先祭出的应对法宝却是涨价?当然,供需是两个方面,涨价不能增加供给,也许却能遏制需求。可是,除非有关部门能够证明当前很多的天然气消费纯属不必要的浪费,否则通过涨价来遏制需求同样没有合理性。 在一个供给被垄断的市场上,价格杠杆其实是处在失灵的状态。如果垄断格局不改变,即使价格再高,垄断巨头也不会满足。提高价格无非是增加垄断巨头的利润,指望通过提高价格来调节供需失衡,不仅是消极的,甚至是“带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