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布的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当前随着经济形势逐渐稳定,价格水平上涨的环境和条件也在形成,开始通胀预期的管理,对于防止将来通货膨胀形势恶化至关重要。至于如何管理通胀预期,我们认为,对GDP高增长偏好、流动性过剩以及输入型因素这三方面的管理特别关键。
GDP高增长偏好的管理
管理通胀预期要管理增长水平。在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已经达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以后,不要刻意推动更高的增长。 潜在增长率一般是一个长期经济增长的均衡水平。经济增长达到长期均衡水平后,继续推动更高的增长,就一定会刻意加大投入,刻意加大货币供应。短期内会出现偏离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价格水平同时上升,高于潜在增长水平的结果。但是,偏离长期均衡增长水平的更高的增长是不稳定的,是高投资推动的短期结果,当价格水平上涨带动工资和其他成本上升,经济增长水平会回归均衡水平,但是伴随更高的价格水平。如果再次推动经济增长短期偏离均衡水平,再次刻意加大投资,结果是更高的价格水平的上涨。如此循环,最后就是高通胀。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增长与通胀水平增长直接相关,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实际上也是发生在经济增长达到均衡水平的时候。 所以,在经济恢复稳定增长后,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计算,中国经济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就是所谓全要素增长率,大概在9%-10%之间。当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9%或者是10%的水平上3-4个季度以后,不要刻意推动更高水平的增长,否则价格水平的上涨将导致通胀风险不可避免。因此,管理通胀预期,切忌在经济恢复稳定增长以后,推动GDP的高增长偏好,继续推动更高的增长。 而当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转移,也就是制度进步因素产生影响;或者当劳动生存率大幅提高,也就是技术进步因素产生影响,潜在增长率应该更高,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应该不会带来通胀风险。
流动性过剩的管理
管理通胀预期一定要控制新增信贷水平的增长。新增贷款水平增长过快,超过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就会产生所谓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信贷就会流向资产市场,形成股价、房价、物价上涨的三部曲。 去年以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达到“保八”目标,银行信贷空前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的新增贷款达8.6万亿,货币供应量增长达到18%的增长水平,是同期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3倍。我们注意到,企业存款同期增长5.6万亿,企业可能并不需要过多的新增信贷。同时,股市资金流入增加,8月份把A股市场推高到危机以来全球最高市盈率的市场;上万亿的房屋抵押信贷增长,数千亿的房地产开发信贷增长。股价、房价的上涨似乎在重复2005年开始的流动性过剩的故事。我们担心,当产能过剩问题有所缓解、经济恢复稳定增长的时候,通胀的货币环境再次形成,任何一个价格因素都可能诱发价格总水平的再次膨胀。 因此,通胀预期管理,有必要对过度的新增贷款进行管理。把握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适时恢复货币政策的正常管理尤为重要。
输入型因素的管理
管理通胀预期还需要管理输入型因素。输入型因素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宗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石油价格的上涨,不仅直接影响全球的通胀水平,还会引起投机生物质能的投资增长,带动生物质能原料玉米(资讯,行情)价格的上涨,然后引发世界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涨,最后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胀。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通胀水平的影响特别明显。因为粮食和食品价格在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水平中超过60%。如果明年石油价格重上100美元,全球性通胀就会卷土重来。 第二个方面的输入型因素是非贸易非直接投资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非贸易非直接投资资本实际上就是投机性资本,其大规模流入带来两个结果。首先,结汇带来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某种程度上抵消国内对流动性过剩管理的货币政策效果。其次,投机性资本不是进行实体经济的投资,其主要投资目标是资产市场,即股市和房市。如果投机性资本大规模流入,一定助推房市价格和股市价格。 近期,因为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在缺乏强劲经济恢复支撑的形势下曾一度突破每桶80美元;而近期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资本在8月后开始较快流入,特别是不可被贸易和直接投资解释的资本流入成增长态势。要管理通胀预期,在这些输入型因素再次形成气候之前,要早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