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面对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中国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由此,“韬光养晦”战略成为中国的“根本国策”和指导中国外交的长期战略方针。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接受专访时指出:“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则指出,金融危机已经使中国全面暴露在世界面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让世界无法认为中国实力较弱。这种讨论对中国的外交走势无疑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时下的中美关系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更进一步地,中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全球合作。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全心专注于国内的发展而独善其身,且中美合作为什么一定要走向全球呢?
首先,中美全球合作是实现和维护中国全球利益的需要。中国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第一次拥有了全球利益,涵盖全球的政治、安全及经济利益正成为中国国家利益中核心的一部分。因此,包括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的中国国家利益已投射并正在涵盖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再加上走遍全球的华侨群、国私有公司及集团等,及公民个人的涉外投资体、海外资源,中国政府面临着保卫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越来越艰巨的任务。说得更具体点,哪里恐怖袭击了,我们第一关心的是,有没有中国人受伤;哪里坠机了,有没有中国人!
如果先前在利益不够大或明显的情况下,中国还可以用外交辞令要求外国政府,甚至是第三国为保护中国海外公民或利益而合作,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现实冲突已逼迫中国政府不得不直接出面干预及动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具体行动去捍卫、实现中国的海外利益。中国外贸90%要依靠海上运输,因此在此前不得已派出了三艘军舰参与亚丁湾的护航,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新的重大战略利益。而在解救过程中,还得不断依靠欧盟及美国的情报,但要真正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中国不得不与美国等合作解决索马里长达17年的内战,恢复其国内的和平、秩序和法制!
其次,美国已不可能让中国分享免费的“和平红利”。在“9·11”之前,美国霸权只有一个成本,那就是给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秩序,即公共产品——霸权治下的和平。但在“9·11”之后,美国为了防止遭遇第二个“9·11”出现,必须全球驻军、广布情报网、扶持亲美政权甚至在国内也要加强对某些公民的监控,这使得维护其霸权的成本显著加大。美国治下的“和平红利”,美国不愿中国免费享受了,也期待中国分担责任。而长期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是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下进行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最重要外部因素。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自身利益不能指望别人,中美之间合作不得不跨越双边,开始迈向全球。这就是说,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与美国共同构建战略互信,离不开与当今世界霸主美国的默契与合作。
最后,中美必须合作解决全球问题。7月27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当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部长盖特纳在《华尔街日报》联合撰写了题为《与中国进行的全新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文章,指出之所以举行这一对话,是因为“很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很少有全球问题能在没有美国和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得以解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亚洲顾问李侃如在此次奥巴马访华前也表示:“全球性问题第一次转入美中关系的核心。”这就是说,从恐怖主义到核扩散、从大范围流行病到网络威胁、从气候变化到能源保障、从全球金融动荡到极度贫困等21世纪的挑战,都需要中美共同参与。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同样认为如果“没有中美联合行动”,解决这些“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都将难以想象”。因此,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中美合作必须走向全球。
总的说来,多年来,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秉承邓小平的“不干涉”(noninterference)和“不对抗”(nonconfrontation)的“韬光养晦”的谨慎之举——对内发展经济,强身固体,对外近睦远和,避免冲突。经过20年的卧薪尝胆,务实低调之后,此次源于西方的金融危机则将中国被迫推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有所作为,要正确利用当前“形”与“势”,塑造有利于巩固中国大国地位的政治、经济格局,而绝不能因为中国的改革不到位所导致的矛盾与问题重重,而错失当前全球战略布局的有利时机,无所作为,最终错失百年来数代人的追求与梦想实现的良机。
此时的中国应该大胆地承担相应责任,勇敢地面对与解决自身问题,毫不犹豫地推进中美从双边到全球的合作,在全球展现自信与风范,让世界的天平再次向中国倾斜
(作者系国际问题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