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富神话与创业板未来
    2009-11-02    作者:社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深圳创业板上周五开市交易,盘面火爆。在一种近乎“疯狂”的氛围中,28只个股均被爆炒,临时停牌。当一批新晋亿万富翁被造就之时,创业板也完成了自己的“首秀”。
  创业板开市交易,无疑令人高兴。十年磨一剑,如今剑已磨成,并将开始建功立业。不过,开市首日创业板市场的过于火爆,也平添了几分市场莫测的意味。或许,资本市场的魅力之一,抑或是风险所在,也正在于行情如何演绎,其实根本没有人能说得清。创业板的未来市场行情究竟会如何表现,只能交由时间去给出答案。
  从开市首日的情形来看,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市场在很多时候变幻莫测,翻云覆雨,非理性的一面往往会超越监管者的预期;其二,创业板甫一开市,便造就了中国创业者中的一批亿万富翁。对于这些资本“新贵”而言,需要铭记的是,创富之后不能丢了创业激情。
  围绕着创业板的开市,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监管层方面一再发出提示,深交所则陆续推出多项措施遏制创业板上市首日过度炒作,包括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对重点会员、重点营业部、重点账户、重点股票实施重点监控。这些针对性明显的举措表明,监管层和交易所充分看到了这个市场可能的不确定的风险。而对于不少普通投资者来说,有些风险的确有难以承受之重。
  但是从首日交易的情况看,市场炒作的氛围如此浓重,还是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很多人所未曾想到的。在不少上市企业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市净率的背景下,这些企业一上市交易就被严重炒作,显示出其背后的估值泡沫与可能的高风险。显然,一旦交易开始进行,利益的博弈迅即清晰地展开,而巨大的利益往往与极高的风险捆绑相连。
  这样的开局提醒人们:在举杯庆祝一个新生市场的诞生之时,也要看到前路上可能的崎岖。人们固然期待创业板的发展顺风顺水,能够真正实现设立创业板的初衷与目标,但资本市场的本性决定了市场制度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定然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且必须拒绝浪漫主义。
  应当说,在市场制度的建设方面,监管层已经下了不少工夫。包括建立严格的保荐人制度作为“防火墙”、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披露监管,以及加大对市场交易的监管力度,表明了管理层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深刻认识。主板过往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提醒人们,没有严格的监管,就不会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否则,创业板即使在形式上已经圆梦,实质上却很难实现愿景。
  无论是从主板的现状,还是从创业板未来制度建设的需要来看,创业板企业的股票发行制度以及证券市场的法制改革,都尚有不小的空间。就股票发行而言,创业板参照主板,依旧实行发审委审核制度。从创业板开市的首批28家企业身上,可以看出审核者在上市资源选择上的偏好,上市资源总体上侧重于高增长,也体现出监管层冀望市场平稳发展的谨慎用心。
  但要看到,发审委审核制度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本应由市场进行的选择,仍然无法发挥市场的力量。同时,发审委审核制度造就的寻租空间,不能真正杜绝。为创业板的未来着想,以更市场化的方式代替股票审核制度,将是必需的选择。
  同时,借设立创业板的良机,推动法制改革进程,匹配集体诉讼和举证责任在辩方制度,也是为人所期待的。这两个办法,均为成熟资本市场震慑市场操纵的有效制度。创业板比之主板,盘子小、概念化明显——这已从首日的市场表现中有所反映。配以严格的法律制度,将可以为创业板的健康发展一路护航。
  当然,必须认识到,制度建设从来不能包办一切,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创业板的未来,关键还系于创业企业身上。创业企业的命运,又主要与创业家密切相关。当王中军们的个人财富在瞬间急剧膨胀,他们是否能够依然保有过去的那份创业激情,是否真的在通过打通融资渠道之后发挥出真正的创业家精神,仍有待观察。
  一个成功的创业板,不能只是给一批人提供创富神话的舞台,而是要真正点燃许多创新型企业的创业热情与融资热情。这需要制度背后人的作为,需要创业家们的不断努力,也需要广大投资者的理性参与,并最终分享创新中国的甜美果实。
  相关稿件
· “民间股王”宏皓:等待创业板价值回归 2009-11-02
· 权威媒体纷纷发文警示创业板风险 2009-11-02
· 创业板公司并非都是千里良驹 2009-11-02
· 投资创业板 风险不能忘 2009-11-02
· 专家:创业板高估值面临回归风险 20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