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创业板繁茂可期
    2009-11-02    作者:鲁宁    来源:东方早报
  上周五,国内创业板推出首日在爆炒中落幕,据深交所提供的技术统计,当日追高创业板股票者97%系散户,被套资金超过50亿元。
  创业板是否已围剿了“首批敢死队”?开场就爆炒的创业板会否昙花一现?以上两大疑虑基本上概括了创业板看客们相对集中的揣测和担忧。
  就前一个疑虑,观今天的实盘交易可大致看出端倪。就后一个疑虑,尽管在开场前已有无数专家、学者、官员、业界精英从各个层面,做过或中性或极端的分析和预判,但我们以为,要达至创业板参与者较普遍的心里有谱,人们还须通过创业板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创业板与确保国内社会稳定这两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探讨,来重新认知创业板。
  虽已拥有市值规模世界第二的股票市场,国内创业板推出却呈“剃头挑子一头热”,全球股市对此反应冷漠。一来除却纳斯达克,全球相继开场的五六十个创业板几乎均以失败告终,少数苟延残喘的也只是一堆弃之不甘的“鸡肋”;二来国内创业板降生之时,伦敦创业板正经受着市商离场、公司申请摘牌的煎熬;三来国内企业糟糕的管理与不诚信、政府过度干预、不时曝光的发行丑闻、赌场式的主板与中小板市场交易始终劣习难改,外人凭何看好国内创业板?这些都系客观存在,却只是硬币的一面。
  中国经济体量已“坐三追二”,“中国制造”乃“世界工厂”代名词,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三高支撑”实难再长期维系。正是以上三大因素,决定着中国与其他曾兴冲冲开场的创业板之存在理由有质的不同。所以,以别的创业板之失败缘由,断言中国创业板必步其后尘并不靠谱。
  如果说美国在“后工业化时代”欲培育“新经济(310358,基金吧)”而推出纳斯达克并大获成功,国内创业板试图达至的则是助推“中度工业化”向“高度工业化”的递进,也即人们已耳熟能详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国家间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着创业板不同的市场定位,由是,拿纳斯达克的监管之“长”来对比中国监管之“短”,继而得出国内创业板注定短命的结论同样很难靠谱。
  经济危机下,国有经济遭受打击不假,但得益于政府“无限支持”,打击并不致命。流动性闸门大开反倒意外令国有经济回旋余地大增。而民营经济则因“流动性饥渴”伤痕累累。就此,最高决策层绝非听之任之无动于衷,相反,民营经济喊痛于嘴上,决策层则痛惜于心间——没有谁比最高决策层更清楚,民营经济所提供七成就业岗位、六成经济产出和半数工商税收(还不包括占比更高的行政性收费)对执政意味着什么?既如此,为何财政和货币投放却难见决策层更有力度之作为——此乃中国经济自身体制痼疾包括“其他体制”痼疾一时半会儿难以破解也。两难之中求突破,“扶小”输血另辟蹊径,创业创新另开融资渠道,结构升级仰仗创新型企业抱团成群……于是,才有创业板十年踌躇一朝开场令参与者欣喜却很不适应。经以上背景梳理,若还有人认定国内创业板注定短命,我们要再作提醒,这样的背景纳斯达克开场前没有过,所有已消亡的创业板也未曾有过。
  创业板开场首日爆炒出亿万富翁百余,千万、百万富翁不计其数。平心而论,28家首批上市企业乃百里挑一,假以时日,譬如以5年划线并继续执行严格上市审查,参照纳斯达克数千家创新公司少长咸集之规模,国内创业板缘何不能成为财富生成的“永动机”?以创新创业而实现财富积累及合法获取(而非带有资本原罪的财富掠夺),将为社会平添一台大功率社会稳定“倍增器”,亦为各类有志向者通过创业创新迈步社会精英阶层提供全新的进取阶梯,生成更多“中产”,改变社会欠稳定的“哑铃结构”,此乃决策层含而不露之深谋远虑。
  由此可断,若说国外尚存或已消亡的创业板更多体现为市场行为和市场选择,国内创业板之开场及发展,注定是经济、政治、社会、市场的共同选择。把话说到根本处,国内创业板以国家意志做支撑!未来创业板,会有投机狂热之剧烈震荡,会有不诚信企业和丑闻,会有中途退场公司,也少不了庄家操控和行政干预,但若计长远,因富含中国特色而自成一体的国内创业板,生存下来并枝繁叶茂应当可期。
  相关稿件
· 警惕创业板泡沫带来的风险 2009-11-02
· 投资创业板 风险不能忘 2009-11-02
· 创业板带来私募基金“中国机会” 2009-11-02
· 专家:创业板高估值面临回归风险 2009-11-02
· 境外创业板良莠不齐 美韩最成功 20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