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仪式将正式举行,这意味着在中国股市酝酿、筹备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市场的大门终于要正式开启了。创业板的启动必将对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创业板的提出始于1999年,当时,深交所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实施方案。同年3月,证监会首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科技企业板块”。但是,在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中国的创业板构想也未成现实。 现在来看,当时我们对创业板市场特性的认识尚不充分,中国股市的发育状况、监管水平也与之难说匹配。尤其是在当时机构投资者严重缺失、投机炒作大行其道的市场中,许多草草拼装的“创新”企业,确实抱着“一夜暴富”之目的。彼时如果仓促上马,其后果并不难料。 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创业板的设立已是顺势而为。不仅经济形势总体向好,而且资本市场近年来的改革也为创业板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企业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数量已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了60%的GDP,为全社会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另外,深交所根据“创业板分步走”指导思想推出的中小企业板,运作5年效果良好。目前已有273家中小企业上市,至2008年整体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增长30%以上,明显超过主板公司。中小企业、创投、券商、中介机构、投资者已形成一个高效的“有机生态圈”,监管机构也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这都为设立创业板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板的推出,不仅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新兴行业聚集,而且有利于改善这些企业的发展环境,一大批高成长、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可以加快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同时,创业板市场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由于创业板市场相对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上市门槛更低,为目前大量尚不符合主板和中小板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新兴高科技行业,尤其是那些具有自主创新的、颇具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开通了融资渠道,更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一个较为方便而有效的退出渠道。 有了这样一个融资平台,不但能扶植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可发挥示范、放大效应,拉动更多民间投资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这也有利于缓解就业难题,因此创业板的推出可谓利国、利民、利商、利市。
当然,在推出中国创业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海外创业板败多胜少的残酷现实,建设一个新市场之路绝非坦途,中国创业板未来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任何金融创新都意味着风险,绝不可能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相信,经过十年时间的论证和探索,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上市资源充沛,以及吸取海外的经验教训和中小板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创业板市场必能扬帆远航,为整个市场带来新机遇、新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