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通胀预期更浓
    2009-08-12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CPI与PPI数据是通胀无忧论者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他们无视楼市、股市价格的上升,抱着同比下降的CPI与PPI数据,指出中国经济今年不可能出现通胀。
  从8月11日国家统计局等三部门公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稳中有升,非常漂亮。
  CPI、PPI继续下降,不过环比已经上升,说明紧缩情况在好转;固定资产投资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高位,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32.9%,低于上半年的33.6%。略有下降的政府项目投资,下半年可能会被拿了地之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取代。
  更让人高兴的是,工业增加值与消费数据的增长——工业生产已经连续3个月加快增长:7月份工业生产增长10.8%,环比增长0.1%;6月增长10.7%,环比增长0.8%;5月增长8.9%,环比增长1.6%。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6月份增长15%的增速。商品房与汽车消费继续维持强劲增长态势,尤其是汽车生产增长51.6%,比上月加快12.8个百分点,说明内需正在启动。
  但数据中传递出的通胀隐忧不能忽视。
  首先储蓄连续出现活期化倾向。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4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达到26.37%的记录高位,这说明储户急于将手中储蓄活期化,以便进行投资保值。
  可以印证的是,7月份居民户存款减少192亿元而贷款增加2365亿元,存款增加主要来自于非金融性公司和财政存款,前者增加243亿元,后者增加3736亿元。这说明居民出于货币贬值恐慌,急于将手中的钱购买商品,贷款增长最大的就是商品房贷。
  虽然我国的CPI数据同比仍为负增长,但不断上升的肉食品——农业部数据,7月底猪肉价格是每公斤14.94元,连续第8周上涨,比上涨之前高了11.3%;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现货钢价目前已攀至去年10月来新高;房价——已经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某些城市一手房均价已经超过上一轮周期的高峰,却给了储户最明确的提示,继续储蓄将得不偿失。利率数据、CPI数据是一回事,市场的表现又是另一回事,通常而言,市场的反映比滞后的数据更加准确。
  其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环比上升,企业成本提高。
  7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跌8.2%,远高于市场的预测。以此数据,紧缩状态会延续到三季度,但是,环比数据连续4个月正增长,7月份创下1%的新高。
  今年7月份以来,国内有色金属等资源价格追随国际大宗商品一起全面上涨,但同比价格却显示大幅下挫。7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7%(上年同月为上涨15.4%),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1~7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2%(上年同期为上涨11.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
  不过,上述数据并不能说明企业成本下降,只能说明企业受到成本上升与出厂价低迷的双重挤压,这必然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按照商务部7月15日公布的数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12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6月份总水平环比上涨1.5%,为去年8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分类别看,能源、有色金属、矿产品、黑色金属和建材产品环比上涨7.3%、5.6%、3.0%、2.6%和2.1%。市场数据同样可以反映成本上升:连续数月,我国进口大宗商品量价齐升。7月原油日进口量刷新纪录;铜进口较6月纪录高点下滑近15%,结束了前5个月的进口增长纪录,废铜和废铝进口量较6月翻番;粗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均创纪录高位。如此数据显示未来企业的成本还将继续上升。
  加上,煤、电、水、气等资源性产品进入新一轮调整上涨周期,未来企业成本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事实上,央企二季度近三成利润来自房地产的报道,已经显示连巨无霸的央企都无法停靠实体经济生存。
  真正令人高兴的是两个数据,一是零售总额上升,在政策刺激下消费需求拉升,汽车等行业出现回暖迹象;二是虽然出口将长期在低谷徘徊,但总体而言已经触底,不会出现沿海中小企业倒闭潮。
  令人不安的是,从资本市场价格来看,从投资者的疯狂程度来看,从企业的盈利和成本来看,未来通胀预期十分明确,实体经济不转暖,货币政策维持大方向不变,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将变得越来越疯狂,并且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延伸。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