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一些钢铁新开工项目未批先建或违规建设;全国水泥投资同比增长78.6%,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多条,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此外,我国造船工业能力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左右,约占总能力的四分之一,前5个月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55.5%。(7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说的产能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这不是专家的推测和分析,也不是媒体的跟踪和调查,而是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
“2009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 朱宏任所说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是指从2003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和控制的钢铁、水泥两大行业,以及近年来新冒出来的船舶工业。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直受到关注和控制的行业,仍然出现投资不断、产能不断扩大的现象呢? 早就有专家指出,不排除今年以来迅速放量的信贷资金中,一部分资金已经流向了产能过剩和高能耗行业。但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现在工信部的数据证明了专家的分析是对,也就是说,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与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投放上的只重量、不重质,只顾局部和眼前、不顾全局和长远有关。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停止对这些行业的信贷供应,意味着这些项目将半途而废,已经投下去的资金怎么办?如果继续给这些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产能严重过剩、投资重复浪费的问题将立即爆发。 引发三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GDP情结。面对GDP的诱惑,一些地方只求发展速度、不讲发展质量。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很多地方都盲目认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对钢铁、水泥的需求会迅速增加,完全忘记了我国早就出现钢铁、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把钢铁、水泥作为地方政府的重点产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发展这些行业。 此外,相关部门对各地出现的未批先建、边建边批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严厉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也是引发三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之一。 一些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不仅给这些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留下了严重隐患,也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这些行业对信贷资金、社会资源的大量占用,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构成了最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金融风险。 所以,对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必须利用宏观调控手段进行纠正和处理。一要对三大行业进行一次普查,在充分调查摸底的情况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二要严格控制对三大行业的信贷供应,凡没有经过审批的项目,一律停止信贷资金供应,同时,调整信贷结构,将更多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对“保增长”的项目和投资进行一次全面了解,看看有多少投资资金用于了产能过剩行业,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这种现象;四是对未经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凡是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未批项目,一律停建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今后再发生类似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