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ST东航公布东航换股吸收合并上航的预案,东航将按1∶1.3的比例向上航股东发行新股,上航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等。自此,该合并案水落石出。 东航(600115.SH,0670.HK)和上航(600591.SH)的突击重组,其实是一桩旧案。2002年民航业首轮重组时,上海市就曾建议把东航划归地方。而后,东航也曾向民航总局提交合并上航的申请,最终不了了之。
而今重组,上海市政府起了关键作用。其考虑的可能是,上海航空市场的内耗局面已经严重推迟了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并可能给2010年的世博会带来压力。 东航上航被冠以“弱弱联合”之名,于吸收合并成功之际未免又有点儿尴尬。东航之弱在于,2008年净亏损高达139.28亿元,资不抵债达110.65亿元。根据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截至2009年3月31日,ST东航资产负债率高达115.1%。完成向东航集团增发70亿元后,ST东航的净资产仍然为负,资产负债率为105.0%。上航之弱在于,在政府补助之前,*ST上航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1.35%(合并报表),90%的资产负债率被认为是航空公司的警戒线。 业界对二者的重组予以认可的是,“弱弱联合”在行业不景气时期是个好办法。从合并时机来看,航空旺季已经来临,第三季度航空业量价齐升的可能性很大。东航上航选择在此时进行合并,无疑对新东航的业绩和市场信心会有正面的支撑。但是资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更高的管理能力,而且融合过程也绝非能在转瞬之间完成,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目前的时点来看,新东航融合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历史上,东航重组案例不少,成功的个案不多。东航此前并购通航(现山西分公司)、西北航空、云南航空等,均难言成功。比如,在中国民航业第一次重组时间节点出现的“东航收购西北航”一案,所带来的问题至今还未消化。 不合时宜的重组结果是,导致组织膨胀,管理者越来越多,不但没有优势互补反而矛盾新增。我们有理由担心新东航的融合问题。东航是一家央企,在上海多年,企业文化却是混杂的;上航是典型的上海文化,如何整合?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又作何调整?
此外,东航要想成功消化上航,必须首先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东航的资产负债率依然高达90%以上,消化能力急待提升。从财务数据来看,再融资后东航一举扭转负资产局面,但是摊薄也很明显。再融资后,东航资产负债率将降至96.5%,一举扭转负资产的局面。但是东航的股本从77亿股升至96亿股,考虑吸收合并上航,股本将扩大到113亿,扩大了47%。对于原先东航流通A股3.96亿股而言,其比重从年初的8%下降到3.5%左右。随着股本的迅速扩大,东航的每股收益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摊薄。 因此,在上月下旬向母公司增发A股和配股集资70亿元后,东航再发公告指出,再向母公司和不超过十家特定投资者增发A股及H股,集资约70亿元人民币。业内有此一问,东航能否借助“东上重组走出困境”?事实是,只有当合并双方都能实现盈利时,业绩才会有增厚作用。若出现整合失当,或一方拖累另一方的情况,如果双方都亏损,合并的结果只能是亏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