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注资力拓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2009-06-08    梅新育    来源:东方早报

    中铝注资力拓195亿美元失败的教训是什么?首要教训毫无疑问是未能成功克服从这笔交易一开始就如影随形的政治性风险。
  当初力拓准备拿出来与中铝合作的全部是其最优质资产:全球最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公司的15%股权,全球最大的铝土矿之一澳大利亚韦帕(Weipa)铝土矿的30%股权,全球产量最大的智利埃斯孔迪达(Escondida)铜矿的14.925%股权,全球产铜最多铜矿之一、且富有高品位伴生贵金属的美国肯纳可(Kennecott)铜矿的25%股权……这固然提高了这笔交易对我方的潜在利益,但同时也加大了我方的潜在政治性风险。
    在任何国家,涉及战略性资源的重大外资交易引起公众不安,引发政治上的反对,这本属正常。不正常的是,值此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铝增持力拓股份本来是力拓的救命稻草,澳大利亚民间对这笔交易的反对竟然如此广泛。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4月初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调查者中反对准许中铝增持力拓股份至18%的竟高达59%,理由是老生常谈的担心中国通过央企最终控制澳大利亚资源。
  不错,力拓董事会最终决定毁约的公开理由是市场回升。力拓董事会主席杜立石事后向媒体表示:“自今年2月初我们公布与中铝的交易以来,金融市场已显著改善。由此产生了以下两点影响:第一,使得与中铝交易条款的价值显著下降;第二,使得我们有资格提出更符合我们利益、更具吸引力的交易条款。”力拓董事会提出的解决债务危机的新方案是通过全权承销的配股方式筹资约152亿美元。但倘若中铝增持力拓股份一案没有被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延长审查周期,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和股市的回升尚不至于给予力拓董事会如此强大的信心。因此,力拓董事会毁约的公开理由背后,起作用的仍然是政治性风险。
  那么,中铝此番注资力拓的交易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巨大的政治性风险?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自中国的投资今年为什么会一度成为澳大利亚政坛最热门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西式代议制民主政体不能辞其咎。正是在这种政体下,反对党能够更方便地“为了反对而反对”,无需考虑国家战略全局,无需考虑事实。毕竟,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所在的工党政府相比,澳大利亚反对党这十几个月的日子实在难熬,领袖换了两茬,行情依然不见起色,本想借助金融危机咸鱼翻身,无奈工党政府硬是转危为机,人气不跌反涨。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众对中国的些许疑虑就成了他们兴风作浪、凝聚人气的“卖点”,以至于可以大肆宣扬“在澳大利亚人民与国家财富的婚姻里,工党政府和中国暧昧不清”。
  虽然澳大利亚反对党昔日自己主政之时也没少推进中澳关系;虽然如果反对党自己上台,为避免陷入正在横扫全球的经济危机,也必然会将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作为救命稻草;虽然反对党内心未尝不羡慕陆克文的中国渊源有助于他从中国取得更多机会——但只要他们在野,他们就有强烈的冲动要将可供澳大利亚利用的“中国机遇”说成是“中国威胁”,将陆克文的中国渊源从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资产抹黑成陆克文的政治负资产。对某些澳大利亚政客的表演我们实在不必过度惊讶。
  除此之外,“中资风波”之所以能够占据澳大利亚政坛话题头条,背后还有澳大利亚国家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之争的因素。
  澳大利亚应当将自己定位为什么国家?它首先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西方国家,抑或首先是一个亚太国家?假如说在东亚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的198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对上述问题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前一个答案的话,那么随着东亚的崛起,它对前一个答案的选择已日益模糊不清。毕竟,在五个主要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口不多,且孤悬南太平洋,面对的是人口数以十亿计的东亚。
  尽管理智告诉澳大利亚人,他们的经济前途更多地与东亚联系在一起,尽管东亚各国也无意触动澳大利亚的文化特征而致力于对澳经贸,尽管至少从前总理基廷开始,澳大利亚有识之士就已致力于在保持本国文化特征的前提下抓住亚洲机会,特别是中国机遇,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仍然使许多澳大利亚人在相关问题上分外敏感,以至于白人种族主义政党及其政见一度在该国政坛产生较大影响。且不提创建单一民族党并一度获得较高支持率的波琳·汉森(Pauline Hanson)之流的极端白人种族主义政客,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在2001年大选中得以获胜,很大程度上也有依靠挑动保守选民对中东难民的排外情绪之嫌。
  假如澳大利亚可以完全独立地作出抉择,那么这场中资风波也许不至于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不幸的是,某些国家、某些势力企图将澳大利亚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他们为此煽风点火,令这场风波一再升级。
  本来,澳大利亚与我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且其基础设施优越,能够为我国提供大量所需资源,又正在与我国谈判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史上,澳大利亚这个东道国的特点也一向是吸收中国大型投资项目。问题是,某些势力多年来一直企图组织以美、英为核心的“遏制中国”行列,而要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他们需要澳大利亚作为太平洋西岸的“超级航空母舰”。
  数年前,澳大利亚外长唐纳已明确表示,一旦台海发生战事,美国不能指望自动获得澳大利亚的协助。此言显然是要摆脱外界束缚,自主追求澳大利亚的独立利益,这一政策取向也能够为中国-澳大利亚关系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而且澳大利亚此举并不是要与美国切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良好关系。但总有些人企图扭转澳大利亚融入东亚的脚步,让澳大利亚成为他们遏制东亚,特别是遏制中国的桥头堡,至于这条道路将怎样损害澳大利亚人的利益,并不在他们考虑之内。为此,从各个方面挑拨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也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他们对国际媒体界话语权力的控制又令他们得以自如施展这一策略。而且,澳大利亚国内也有些势力主张与美英绑在一起。
  澳大利亚国内潜藏的政治性风险因素如此之多,我国企业、政府应当对在澳大利亚投资的风险收益作出更准确的评估。好在澳大利亚执政者们都清楚,他们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力拓毁约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力图“安抚”我方。在力拓5日宣布撤销中铝195亿美元注资的当天,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会见了中铝方面的代表。他表示,撤销协议的决定出自力拓,而不是政府,“澳大利亚欢迎外国投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国的朋友们认可这一事实。”我相信,只要我们的企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耐心等待合适机会,好的机遇还是会有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