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垄断比天然气涨价更可怕
    2009-03-19    作者:叶祝颐    来源:燕赵都市报

  在北京近日举办的2009天然气市场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权威人士证实,国家发改委正组织专家,对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进行论证。改革方案与国际天然气价格逐渐接轨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国家能源局的官员此前也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是2009年工作重点之一。(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其实,去年年底,媒体传出“发改委组织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调研将于09年出成果,09年年底前实施改革”的消息以后,中石油有关负责人就证实了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消息。国家能源局的官员也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是2009年工作重点之一。看来,天然气涨价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此时,我倒想说一则旧闻:07年南京、苏州等地的成品油批发价相继上涨。上海油价虽未上涨,但中石油、中石化停止批发部分品种,力保零售,优先满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接着,两家炼油厂“适时”停产检修,让民营加油站闹油荒,把涨价的责任推给市场供应不足。现在,上海缺口达40亿立方米,广东达百亿立方米以上,西部省份甘肃也要求65亿立方米的管输气量……全国闹“气荒”,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石油巨头莫不是又在重演昨天的涨价故事?
  除了全国闹“气荒”以外,报道说,美国天然气是同等热值汽油价格的80%-90%,中国为30%。中石油集团相关人士直指“价格偏低”。中石油人士又在谈与国际接轨。且不说中国与美国的情况不尽相同,我倒想问问,天然气资源紧缺,只剩下涨价一条道吗?
  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天然气属于商品,几大石油巨头属于经营性企业,并非政府机构,大部分天然气从国外购进,价格成本较高,为了减少油、气价差,谋求天然气涨价,无可厚非。但是,无法回避的是,天然气是与广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生活资料。衣服可以暂时不买,猪肉可以少吃,牛奶可以少喝,但天然气是断然不能不用的。何况,几大石油巨头是典型的垄断企业,中石油更是垄断了80%天然气经营权,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余地。石油巨头还不能把自己简单地界定为经营性企业,用纯市场眼光衡量天然气服务,而忽视天然气的公共性。再说,国际油价暴跌,国内成品油降价为何慢慢吞吞,至今还未与国际油价完全接轨呢?就在3月18日还传来两大石油巨头联手涨价的消息。涨价接轨快,降价接轨慢,如何让人信服?
  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当下,企业与消费者的压力本来就较大。石油巨头在谋求天然气利润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不能无视社会责任,一味哭穷,标榜天然气价格如何如何之低,为涨价找理由。
  在天然气价格改革之前,有两件事要做。一是石油巨头向社会公开天然气生产经营成本,接受舆论监督。确定涨价幅度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多在创新技术,节能降耗,清理垄断福利等方面内部挖潜,消化涨价压力,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听证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在天然气价格改革听证过程中,要严格测算天然气生产服务成本,看几大石油巨头到底是“真亏”还是“哭穷”,让消费者心中有一本明白账,不能只由专家去论证那几套消费者并不知情的涨价方案。
  当然,从根本上讲,要让天然气价格改革与民生利益对接,更重要的是,激活能源市场竞争,打破几大石油巨头垄断经营天然气的局面,让消费者争取到一定话语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