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国有化的三大征兆
    2009-03-02    王晓国    来源:证券时报

  2月27日,花旗集团发表声明称,就股权转换事宜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优先股股东持有的275亿美元优先股以每股3.25美元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如果美国政府将250亿美元优先股全部转换成普通股,持有花旗普通股份将达76.92亿股,普通股占比36%。这就表明,花旗集团普通股第一大股东由持股4.5%的美国道富银行变为美国政府,花旗银行变为国有化。这就预示着,美国的金融危机程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对外政策都将发生质变,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趋势:

  去资产化

  花旗银行国有化标志着金融危机进入第二站。此前2008年9月15日开始的一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加上之前垮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相继破产或转型,美国投资银行业发生质变,《华尔街日报》称“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终结”,美国的金融体系完成了“去投资银行化”,走完了金融危机的第一站。
  “去投资银行化”的运动中,金融体系先是调整资本市场基本面的预期,金融系统害怕风险,甩卖资产,恐慌性杀跌,资产价格一再跳水。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矛盾表现为金融资产的收益性丧失,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在投资银行的高杠杆系数。只有倒闭华尔街,抛弃高杠杆、主要赚取差价的独立的“精品投资银行”的“表内业务”模式,转型固守经纪、承销、财务顾问的佣金、赚辛苦钱的金融控股的“表外业务”模式,才能实现“去杠杆化”,回归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做足安全边际。结果形成了美国的“去资产化”浪潮,市场主体全面按照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减记资产。

  去市场化

  全面减记资产打击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厌恶。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信用价格急剧攀升。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矛盾转变为金融资产的安全性,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在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的担心。2月24日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讲话时强调,除非核心的金融业稳定下来,否则美国经济的复苏不会真正到来。这就需要信用增级,运用国家信用,重构所有权结构,全面或部分实行国有化,整体上防患系统风险。从此开启金融海啸第二波,形成“去市场化”运动。
  最近,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五大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实施新金融稳定计划,主要包括大型银行开展“压力测试”和政府转股计划两大举措。这就表明,美国国有化商业银行的触发机制已经建立,触发条件正在具备。

  去全球化

  从美国政府银行业压力测试标准看,美国政府和投资者已经转向银行普通股权益资本指标,只相信真金白银,用有形普通股权益资本衡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矛盾将转向金融资产安全性的最大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演化为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的有形化。美国当前最小化风险的目标和世界金融市场风险敞口失衡的风险结构,要求美国“隔离外部同向风险”,实行“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当前,美国将经济刺激方案与优先保障美国企业国内市场和美国工人就业绑在一起,“Buy America”,这又将开启“去全球化”运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