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金流充裕的企业将能捱过寒冬
从外部看,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冲击远没有结束。在金融危机触底之前,中国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持续负增长。境外贸易伙伴和结算担保银行出现流动性短缺的风险大增,威胁到回款的安全性。从国内看,由于在经济下行时期信用违约率上升,2009年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将更为严重,企业间的相互担保行为将大幅减少,企业上下游客户间的贸易融资将严重萎缩。
二、企业投资增长大幅放缓
生产成本方面,虽然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但是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上升,节能和环保等费用上升。总体来看,企业生产成本仍将增加。盈利方面,随着总需求萎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难以通过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增加压力,盈利空间受到压缩。成本上升和盈利缩水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则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意愿。政府推出的巨额投资计划,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有限,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出民间投资。
三、调整产品结构,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首先,推出的产品应该符合当下市场的需要,即价格低、实用性强。其次,推出的产品定位于原有高端品牌在当下市场中的替代品,既维持了市场占有,又不会冲击原有的品牌。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将高端品牌降价将会使品牌形象受到损伤,而替代品的推出将会使原有品牌形象得到维持,同时保证了市场占有。第三,细分目标市场,丰富和延长产品线,增加市场受众面。
四、重拾理性,回归专业化生产
出于度过当前困境和回收资金的需要,众多的企业将重拾理性,退出自身不擅长的金融领域和泡沫风险累积过大的房地产领域,回归主业。教训将使企业家们牢记:专业才是优势。眼下,困于多元化陷阱的企业需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退出不具有优势的投资领域,专一从事最擅长的生产领域。
五、研发投入加大,企业或迎来新一轮技术进步
在经济处于低谷时从事技术研发,可以建立新技术和新产品储备,从而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优势。集成创新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由于中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多数企业在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能力薄弱,不具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能力。中国企业技术优势的取得将主要依赖于集成创新,通过整合相关配套技术取得整体技术优势。
六、加强管理创新,扩展利润率空间
中国经济的现阶段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国企业的高资源消耗生产方式,而管理方式的落后助长了高资源消耗。在经济形势的逼迫下,精益生产或成为中国企业广泛采用以降低成本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生产被视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快速崛起的基础,该管理方式于1973年石油危机后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并被欧美等国学习借鉴。目前中国已经走到了同样的阶段,危机给予中国企业学习和改进管理方式的契机。
七、伺机并购,获取战略价值或财务价值
经济形势恶劣的时期,企业的资产价值缩水,往往是并购的良好时机。一些经营业绩优良的企业或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市场萎缩、经营决策失误等原因,会陷入困境。这类企业往往成为并购的目标企业。一些具有充裕现金流或融资能力强的企业正在寻找并观察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伺机出手。
八、出口企业艰难踏上转型路
对于既做国内市场又做国外市场的企业来说,转型的难度小一些。它们需要将企业的资源主要配置在国内市场上,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品牌、渠道。对于原来只做国外市场而现在计划开拓国内市场的企业,则转型的难度较大。它们面对的困难主要是渠道和市场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