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升级换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2008-11-20    作者:徐冰    来源:上海商报

  这次金融风暴,客观上为很多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和契机,但能否抓住契机,那些想升级换代的地方做好准备了吗?

  广东、浙江这些外向经济大省企业的倒闭,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恐怖,相反,新增企业以及流入资金都呈正值——这是当地官员们竭力想说明的一个状况。也许,那些产能落后、技术含量低的小企业,的确很难挺过这场经济寒冬,它们的倒闭实属正常。但问题在于,假如这场金融风暴,为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契机,我们是否应该欢呼雀跃?我们是否能够认为,金融风暴来得真是时候、正是时候?
  说到底,这样的淘汰落后产能和升级换代,对某个地区的经济走势和产业布局而言,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被动应付?笼子腾出了,要换进来的鸟有着落吗?究竟是个什么鸟?
  自然,我们对今后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但如不加以时间限定,这样的乐观其实也并不具备多少现实意义。人们当然有理由对今后10年、20年的经济抱有信心,但远水难解近渴,正如房地产的弊端人人可见,而宏观政策却还是要拉一把,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在经济大动荡之中,让人们实实在在看到升级换代的希望——也只有这样,那些倒闭企业,才能够在公众理解中,有其倒闭的充分理由;淘汰落后产能的逻辑,才能自圆其说。
  毕竟,这些倒闭的落后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还是巨大的,没功劳有苦劳。如果不是赶上这场金融风暴,我相信,当地官员们不会如此坦然、如此理所当然地认定,它们必然倒闭。如此而言,当然不是为落后企业的倒闭喊冤。企业是具体的、微观的,它们的生存或倒闭,有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制约,更多的,则顺从于企业和经济自然发展的逻辑。虽然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升级换代、腾笼换鸟在很多地方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而倡导、引导了很多年,可总体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指出,当前的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应该更加谨慎。相对于宏观政策的调控,微观措施对中国经济更加重要。他称,不要把全部希望放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在微观上帮助企业改变生存环境,这对经济形势的发展非常关键。
  虽然“吴市场”的建言更多针对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但具体到微观的地区恐怕也适用。即使仅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考虑,指向明确而实用的措施,不仅是一地在经济动荡之时的应有承担,同时也是向公众明确传达了信心所在——而这,才是真正的希望。有关官员以及政府部门自然不能对公众的议论和担心置之不理,但与其在与公众的主观感受相左的方面大费口舌,不如设法让人们感受到切实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