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出口为主的制造企业大批停产,沿海地区许多民工出现“返乡潮”。农民工数量庞大,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今年8月提供的数据是,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只要十分之一的民工就业受到影响,绝对值就将达到2200万人。
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在改革三十年史上烙下深重印迹的温总理为民工讨薪的佳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工薪资权利保障的现实。2006年年底,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我国很多出口制造企业以压低生产要素、压低价格赢得国际竞争,劳动力价格被一压再压,这使得农民工多年来处于仅够温饱,而无法满足对自己及下一代进行投资的困境,形成低级打工者代际传递的贫困链条。
迄今为止,农民工仍受缚于土地,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得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更严重的是,一些沿海城市政府要求工厂为农民工缴纳社保,农民工一旦返乡,这笔钱将成为地方政府的又一笔收入。
如今中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农民工群体遭遇严重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失业冲击,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年底时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倒闭,而这些工厂所聘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内地的农民工。
农民工失业尚未纳入有关部门失业率统计口径,从表面上看不会形成严重的就业问题,然而农民工就业占据了制造业就业的几乎半壁江山,如今卷铺盖回家种地,只能加剧失业情况,城市化进程也会遭到梗阻。
10月28日到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来到广东,调研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问题。陪同此次调研的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士透露,“国家希望广东方面积极稳妥做好倒闭企业的劳动保障工作,地方要做到预警并做好应对”。地方政府需要及时跟踪企业运营情况,保障在出口经济失速、大批工厂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失业民工不被欠薪。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要求对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打“提前量”,想方设法与企业共渡难关。整个珠三角和浙江地区都应做出预案,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此外,还应对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潮开辟“绿色通道”,以加快解决劳资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与城市化而言,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让离开土地进入工业链条的农民工有光明的就业前景。
目前,政府已开启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大门,在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投入巨资,解决经济与就业问题。在大规模基础建设中,可以更具体地明确农民工就业指标,给予吸纳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优惠扶持,也可以考虑以降低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转型的办法拉动内需,使农民工不至于成为土地与工厂之间的无巢候鸟。这些措施可以成为根治目前农民工失业冲击波的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