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东莞市华宝鞋业何以逆势飞扬?
“中国制造业永远有春天”
    2008-09-05    本报记者:陈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广东省东莞市华坚集团华宝鞋业有限公司厂房一角。

  今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省东莞市华坚集团华宝鞋业有限公司视察调研时,对该企业给予了这样的充分肯定——发展、转型、升级“这是‘六字真言’,发展是硬道理,升级是核心,转型是调整结构。六个字反映了企业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就要靠这六个字。”
  正是靠着这六个字,当传统制造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和低迷时,作为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外向型出口制造企业、民营企业典型代表的华宝鞋业却逆势飞扬,成为一个独特的亮点。

不为耳边噪音心动

  1996年,华宝鞋业的董事长张华荣带领80个南昌人来到广东东莞开始了自己鞋匠之路。
  回忆起12载艰辛商旅,张华荣说:“其实我们只坚持做了一件事——做好鞋、多做鞋,做出质量、做出信誉、做出品牌、做出尊严。”当身边许多企业追逐快速的高额回报,炒股买楼,四面出击时,张华荣还是一心埋头做鞋。
  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张华荣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出口制造企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服务,服务,还是服务!
  企业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品质、速度、价格、服务”的“八字诀”,通过在设计、开发、成本、品质、交期、物流等方面的内部挖潜和持续优化,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许多合作伙伴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从而在客户选择、订单选择、价格选择等方面拥有了更多、更大的自主选择权。由于服务优势,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华宝不仅订单多,而且接单单价要比一般的工厂高2-3%。
  让张华荣想不到的是,12载低调务实的埋头苦干还干出了个行业“隐形冠军”,当年小作坊鞋厂已发展成为一家固定资产超过10亿、员工数量超过两万人、拥有42条现代化制鞋流水线,年出口中高档女鞋占全国8%份额的全球最大的中高档女鞋制造企业之一。

  启示:专注主业精益求精

  这几年是中国房地产和股市比较疯狂的阶段,而公司做鞋业制造,每年却只是赚取稳定有限的利润。当看见同行中有人转身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的,每年赚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利,张华荣心里也不平衡、动心过。但经过对国际国内环境的理性分析,本着对产业的执着和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企业管理层最终达成共识,着眼产业,立足企业,做精做足。

抗风险能力这样练就

  今天,要实现产业升级,对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后的珠三角加工贸易无异于一次沉重的飞翔。
  铜扣的原材料铜,从2004年初的每吨两万多元一路飙升到现在的六万多元,而产品价格并没有同步上涨;
  2002年,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为450元,五年间上涨50%达到690元,而实际工资早已达到1000元以上。即使如此,还常常招不到工。
  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保证金台账制度实施、土地成本上升等等因素,都使包括鞋业在内的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不可能再轻装上阵。
  在痛苦的转型刚开始,上千家中小型鞋企不敌重压而宣告倒闭。据了解,广东鞋厂大概有五六千家,过去一年关闭的有1000多家。可以预见,2008年后,更多靠低成本、低利润起家,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制鞋企业会因为失去成本优势而加速破产,而对大部分管理规范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则考验的是抗风险能力。
  当国内制造业普遍遭遇最难捱的寒冬时,华宝鞋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和压力,但它的经营业绩却频现亮点,仍然保持着持续、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据介绍,华宝鞋业2007年出口数量1451万双,比2006年同期增长10%以上,预计2008年实际出口数量仍将超过1400万双,保持着较大规模。与此同时,受汇率、成本、退税政策等因素影响,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但通过积极主动转型和升级,2008年不但订单数量没有减少,利润预计比2007年上升20%左右。
  这些飘红的业绩得来不易。
  从2001年开始,企业开始进行产品转型升级,由单纯的成品鞋的加工制造,全面转型为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机配套、成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另一方面,从2002年开始,企业主动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由一地经营转变为多地经营,投资赣州,进军越南,北上项城(河南),布点江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提升,从简单的空间分布到跨越时空的整合。
  结构调整的前三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效益并不明显,投入很大,但是从2005年以后,效益开始显现,由于成本优势,同等的价格下,利润就会比以前增加3%-5%。
  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华宝鞋业从2003年开始,就斥巨资进行工业工程技术成果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先后在公司推行以LEAN线为核心内容的精益化生产改造,并取得重大进展;为了配合工业工程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仅在制鞋设备改良方面的投资就超过1200万美元。
  2008年,企业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达成意向,计划联合成立东莞清华华坚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和试验基地,就如何将丰田精益化生产理念在传统制造业中发展创新进行深度研究并在传统制造业中加以深化推广。

  启示:超前转型赢得先机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有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鞋厂由两万家迅速增加到三万多家,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型加工企业,可是订单数量的增长远远不及生产能力的增长。当行业处于飞速发展期时,许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行业潜在的危机与挑战,当市场一有风吹草便经受不住而倒闭。华宝超前转型告诉企业家们,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存续的后劲从何而来?

  面对着近两年中国制造业遭遇的发展危机,张华荣始终坚信:危机背后孕育着更大的机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每一次危机在淘汰一些企业的同时,往往也能够给那些有远见、有准备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因而,在华宝,着眼于未来创造百年高效强企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
  由单一的国际品牌代工向品牌代工与自主品牌经营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引进“成龙”品牌、收购“卡佛儿”品牌、自创“COLCO”品牌。
  持续有效的自主研发一直在进行。企业先后成立了七个研发团队,研发人员达到2800余人。目前,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达到3800万元人民币。
  通过创造新技术,参与新标准制定,推行个性化定制服务。现有女鞋码数分级无法解决因人的双脚不对称造成的差异需求,经过深度科研,对数万个不同脚型数据的采集,重新进行女鞋“百码标准”的设定,全面推行女鞋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为了顺应世界鞋业发展趋势,有效推动中国制鞋业的转型升级,2008年,华宝拟投资六亿元打造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通过建立“为第二产业服务的第三产业集群”,在东莞打造一个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基地平台。

  相关稿件
· 出口困境看鞋业:企业危机亦是产业转机 2008-04-22
· 第十届中国国际鞋业博览会即将举行 2008-04-15
· 温州鞋业坦然迎接市场风暴 2008-03-28
· 一年关千余家 中国制鞋业面临危机还是转机 2008-02-04
· 我国鞋业年产突破百亿双 200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