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个税起征点的思维定势
    2008-07-24    作者:舒圣祥    来源:长江商报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了上半年税收数据,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 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4%的增速快一倍多。人大财经委发布的报告指出: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7 月23 日新华社电)

  果然,在“ 清华教授建议个税5000 元以上起征”的响亮口号指引下,公众自然而又狂热地举起了“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大旗。确实,个税增长快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两次提高个税扣除额(个税起征点的准确叫法)后,个税依然增长如此迅速?如果两次提高个税扣除额都效果不明显,那么第三次高呼提高个税扣除额是否就真的有效?
  一些专家教授呼吁提高个税扣除额的一个动人理由是:税收应该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现在却让很多穷人缴了税。然而,一再地提高个税扣除额,真的就是为穷人着想吗?别的不说,5000 元的个税扣除额,有多少真正的“穷人”能够达到?别忘了,因提高个税扣除额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中的绝大部分,不是“反馈”给了真正的穷人,而恰恰是“反馈”给了其他高收入者。比如上次个税扣除额从每月1600 元提高至每月2000 元,低收入者获得的好处可能是每月少交10 元钱,而高收入者却是180 元。
  提高个税扣除额固然是最为简单也最具可操作性的,但绝不是最好的。在现阶段,比单纯提高个税扣除额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完善个税制度设计,其中包括调整税率、完善累进税率方案,尽快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并根据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扣除标准,建立个税与经济运行情况的快速联动机制,等等。
  事实上,提高个税扣除额这种简单的改进方式,将为个税制度改革的迟迟不能启动,提供最为坚固的“挡箭牌”和最能迷惑人的“封口条”。一说到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一说到个税增长迅速,一说到贫富差距拉大,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呼吁提高个税起征点”,这种思维定势应该被抛弃;相反,我们应该学会逆向思维:个税制度的不理想之处是否只有个税扣除额这一项?而这一项是否又真的是最为关键的所在呢?

  相关稿件
· 提个税起征点抑通胀效果有限 2008-07-24
· 个税起征点调整应该机制化 2008-07-24
· 个税起征点有必要再调整 2008-07-24
· 个税起征点提至5000元势在必行 2008-07-24
· 国税总局前副局长强调“个税起征点还有上调空间” 200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