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通胀的抑制将减弱
    2008-06-11    作者:陈安宝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8年6月7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使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点17.5%。近观一年多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已经成为国家控制通货膨胀、调节流动性过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一种常态。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存款准备金率普遍较低或取消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我国以存款准备金率作为重要的调节手段的效果究竟如何呢?笔者认为,由于我国货币传导体系的不畅通,以及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增多、准货币品种的增加,存款准备金对通胀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从作用机制上来说,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从而对通货膨胀的上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由于我国新兴市场的特殊性及金融货币市场的不健全性,决定了我国货币市场的传导机制还不是很畅通,一些政策还很难达到理论上的效果。譬如,我国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利率受到国家较为严格的管制,目前,国家考虑到全球的宏观形势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希望利率有较大幅度的上扬。因为利率的上扬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还会给中央银行的对国外资金流入的对冲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又将牵涉到汇率问题,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及国家不希望汇率大幅波动的态度,决定了汇率的调整可能渐进的稳健的。因此,存款准备金上调对利率和汇率的影响未能真正发挥,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将大打折扣。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准货币在市场上的广泛流通,进一步弱化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从信用卡方面来说,截至2007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为9026万张,较上年同期增长82%,而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信用卡普及率仍然远低于台湾和香港等可比地区,从而为信用卡行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可以看到,信用卡本身就是准货币,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货币的供给量,但受存款准备金的约束较小,这也许是发达国家存款准备金率较低或被取消的一个原因吧!另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使许多业务成为表外业务,并不受存款准备金的约束。还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卖场、酒店、宾馆等等联合一些机构发行各种各样的交通卡、餐饮卡、购物卡、消费券等等,这些对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物价水平都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这些与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的关系并不大。
  总之,由于我国特有的金融货币体系及金融的发展水平,决定我国货币传导体系并不是很畅通,导致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并不很强,另外,各大银行大量发行信用卡及其他机构发行的准货币,受存款准备金率高低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央行只有在其他制度比如利率和汇率制度完善并能发挥良好作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为直接的调节,才能发挥调整存款准备金的作用,达到控制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实现国内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的。

  相关稿件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08-06-10
·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背后的真实原因 2008-06-10
· 17.5%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什么? 2008-06-10
·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示震后从紧货币政策不变 2008-06-10
· 存款准备金率为何再次上调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