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大户细算“惠农账”
    2007-11-13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 陈光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眼下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等作物刚刚收割完毕,辽宁省海城市感王镇西上夹河村邱玉纯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丰收”的不仅是他家种植的300多亩土地,而且还有他经营的几十台农机。
  今年50多岁的邱玉纯是感王镇出了名的农机“老把式”,而在10多年前,他家拥有的农机还不足五台(套)。“一台农机动辄好几千块,全靠自己出钱买,贷款困难。”邱玉纯说,正是由于资金困难,才卡住了他经营农机的“脖子”,“再好的农机把式,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这几年,局面悄然改变。2004年起,鞍山市政府开始出台农机补贴政策,到2006年,鞍山市给予农户的购机补贴最高达到50%,同时购机贷款额度也由过去的一两千元,增长到农机购价的30%。在政策鼓励下,邱玉纯决定经营农机大干一番。
  邱玉纯翻开记事本,上面详细记录了2004年至今他购买农机具的支出和所享受的补贴:三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其中一台八万元的国家补贴近两万元,两台12万元的补了七万多元;五台小四轮共补贴7000多元,一台802链式机车补贴1.5万元,六台播种机共补贴6000元……所有补贴加起来一共是12.8万元。“这还不包括银行贷款的支持。”老邱笑着说。
  如今,邱玉纯家的农机已有30多台(套)。而这已成为他家最大的财源,有了农机的帮忙,他们一家人的工作能力相当于近百个劳力,邱家除了自家承包300多亩地外,还代耕村里2600多亩地,“从种到收,每亩地按80元的服务费计算,仅这一块每年的毛收入就达到20多万元。”而因为有了老邱的农机具,村里很多村民把土地托付给他耕种,自己则到附近企业上班。
  从去年起,邱玉纯的买卖越做越大。他和本镇几十个农机大户一起,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农忙时服务队在本地经营,错开农时他们则前往山东、江苏等地作业,这为他开拓了一条增收新路。鞍山市农机局局长王连江说,在各项政策鼓励下,目前鞍山市各类农具保有量已近三万台(套),比“九五”期末增长60%以上,大批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一批农机大户则从中致富增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