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31 本报记者:王炤坤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在煤矿棚户区居住了28年的焦建忠一直梦想着喜迁新居。政府和企业共同实施的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让他圆了这个“梦”。今年2月,焦建忠老两口终于搬进了6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 今年63岁的焦建忠退休前是大同煤矿集团四老沟煤矿掘进队队长。“搬进新楼房,我高兴得睡不着。摸摸这墙、这窗户,半夜起来还要到客厅看看,到另一个卧室坐坐。”记者日前来到老焦的新家,焦建忠搓着手对记者说,“我花了四万七就买了装修好的新楼房,这个价钱才相当于市场价的1/3。” 焦建忠1970年参加工作,1972年和农村的妻子结婚,就在煤矿附近租了一间小房。“那房又低又窄,上了炕就直不起腰。”焦建忠说,有了三个孩子后,实在睡不下了,1978年他效仿其他工友,在煤矿的山坡上盖了两间共50平方米的平房。就在这两间简易平房里,焦建忠一住28年。 和焦建忠所在的四老沟矿一样,山西省传统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普遍存在“插花”或连片的煤矿棚户区。部分困难职工在煤矿周边自建临时性建筑或简易工房,建筑参差不齐,大部分没有自来水、集中供热等设施。据山西省2005年统计,全省共有9.5万户26万名国有煤矿职工和家属住在低矮、简陋的棚户区。 在棚户区内的生活,焦建忠不愿回首。棚户区的人们有一句顺口溜:“出门就下坡,雨天漏不停,挑水累倒汉,生火愁煞婆”。焦建忠说,最头痛的要数挑水和担炭了。从山坡上往下走一里地才有自来水,挑一担水上坡累断腰,男人也要歇上四五次。坡上的平房区没有公共厕所和垃圾场,没有下水管道,到了夏天蚊蝇乱飞。 2006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大同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方案,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投资30亿元,利用三年时间为受灾户动迁安置、维修加固房屋,新建居民区和配套公共设施。山西省决定,集中财力用好政策,煤矿棚户区和沉陷区一起改造,为棚户区居民圆上“安居梦”。 山西省为大同煤矿集团棚户区居民设计了三种户型,45平方米的廉租房、60平方米的标准房、人口多的可选80平方米住房。省财政拨出专款,以每户60平方米住房为标准,每平方米补助200元。大同煤矿集团出资上亿元,各级事业收费全免,经营性收费取低限减半。职工每平方米出400元,就购得一套新楼毛坯房。 2006年4月17日,同煤集团煤矿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奠基。大同市以每亩9.5万元的特低价供给建设用地1843亩。省、市各职能部门更是一路绿灯,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到2006年11月,373栋新楼房主体交工。为了不误矿工春节乔迁,室内装饰迅即开工。今年春节期间,同煤集团数万名棚户区矿工家属喜迁新居。 焦建忠是第一批搬进新居的煤矿工人。他对记者说:“大年夜在新房吃饺子,我和老伴是边吃边流泪,激动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