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4周净回笼后,公开市场操作转向,央行本周实现净投放货币410亿元。这一举措虽然不代表政策大方向的变化,但也显现出,在货币政策“观察期”,政策工具执行上的灵活多样。借用中金公司的观点,伴随经济下降的叠加因素更为明显,政策进入了“讨论期”,政府在政策微观执行上将更具灵活性。 对于当前大的宏观政策背景,毋庸置疑的是,各项政策处于“观察期”,短期内还不具备政策调整转向的基础。在地产调控政策方面,由于正处在关键时期,价格的反映滞后于销量的回落,且尚未取得明显效果,政策放松根本不具备条件。同样,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也刚刚开始,不可能止步。这些也都决定货币政策大方向,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都不能放松。 但是,这些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为政策转向做准备。现在还需要看到的一点是,后几个月的投资增速放缓已成定局。国家信息中心19日的报告称,预计今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2.2%,去年全年为增长30.5%。报告指出,在多项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未来几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放缓至21.8%,去年全年增速为30.1%。另外,随着房地产新政效果进一步显现,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将增长26.8%,较今年1至7月增速37.2%放缓。 由于房地产既关系“国计”更关系“民生”,现在看来,即便投资增速放缓,地产调控政策今年也不可能放松。这就要求货币政策更具前瞻性,也就是说要求我们在政策没有转向时为政策转向作准备,这也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滞后性要求货币当局必须打出提前量。 这一提前量如何打出?现在看来调整银行体系资金量,调整央票结构是比较好的选择。交行金研中心的鄂永健认为,在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较低、资本流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预计央行将会更倚重短期品种灵活进行公开市场操作,3年期央票的发行规模将有所下降。 未来可能会如中金公司报告所描述的,政府在政策微观执行上将更具灵活性,可能出现:投资审批的加快,货币政策方面除了年内不加息,不提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放松流动性管理。往前看,政策大方向不变,但微观执行的灵活性开始显现,投资审批加快可能率先实现。 再观察未来政策的大方向,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出现下滑势头时就应向松调整。但笔者认为,至少在三季度内政策大方向转变的可能不大。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除非PMI跌破50,否则最早的调整也要等到10月份才会看到。虽然主流的观点都认为政策的放松最早也要在3季度后,但较之年初预期的年底政策放松,这一观点提前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