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三套房贷放开”、“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针对日前部分媒体报道称楼市调控出现松动迹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分别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回应,均表示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资委同时也否认授意房地产央企扩张拿地。(7月13日《新京报》)
对于楼市调控放松传言,相关部门能及时公开辟谣,难能可贵。尽管一些现实告诉我们,房贷放松并不是谣言,譬如上海多家银行不但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而且二套房贷也“适度宽松”,就是一个明证。 相关部门回应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没有松动,公众但愿如此。楼市调控未达预期效果怎么能轻易言退呢?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新华社调查也称,二线城市楼市的降价效果并不明显。在房价依然虚高依然坚挺的情况下,如果草率放松调控,不仅公众难以理解,而且对宏观经济也是有害无益。 因而,在舆论惊呼“史上最严房产新政面临夭折危险”、“楼市骤然变化”、“调控风向改变”时,监管部门及时公开辟谣,显然是想给公众一颗“定心丸”,让日前混乱的政策信息恢复清晰,不想让市场因为谣言而改变预期,更担心宏观调控半途而废。 众所周知,前些年楼市经历多轮调控,但房价始终居高不下,显然调控未达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调控半途而废或者说虎头蛇尾。这轮调控能否不再重蹈覆辙,需要事实来回答。也就是说,检验宏观调控决心的是市场是房价水平,而不是监管部门如何辟谣——辟谣之举虽然值得肯定,但公众更看重调控实效。 监管部门要想证明调控决心毫不动摇,一方面要用惩罚违规行为来证明调控的决心。对私自“放水”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对二套房贷“适度宽松”的放贷银行,要详细调查和严厉惩处,以证明信贷政策没有动摇。否则,“信贷政策没有动摇”就难以让人相信。公众不是要看监管部门如何表态,而是看重执行层面如何操作,套用一句广告语——不看广告,看疗效。 另一方面,再出重拳以证明调控决心不变。如果再不出重拳进行政策呼应,现有调控政策执行会越来越弱。目前,多是临时性政策在发挥作用,注定难以持久,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市场预期。鉴于此,房产税或物业税等长效调控工具理应出手接应。并且地方政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执行者,如果不出台地方细则,调控楼市难度较大。 因此,监管部门严厉处罚“放水”银行,严格执行调控政策不打折扣,是最好的辟谣方式。唯有监管严厉,调控松动的谣言才没有出现的机会和生存的土壤;反之,如果监管不严厉,将会有其他谣言冒出来扰乱视听。没有实效,再辟谣又有多大意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