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部分,再次重提一年未出现其中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说法。11日,市场就做出了反应。 海外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期NDF(无本金远期交割)报6.6750元,最高一度报6.6600元,升值预期较上一交易日明显反弹,意味着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预期由0.8%上升至2.2%;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即期市场并未明显走高,依然徘徊在6.8270至6.8280的低位。 虽然“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不是新词汇,2005年7月汇改时就已有之,但是很多人还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人民币升值”,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市场上还都弥漫着这种强烈的单边升值预期。危机爆发之后,此种预期有所减弱。但到了近期,不论是基于国内经济的好转,还是基于外界压力的增强,这种预期又甚嚣尘上。最新数据可以佐证:11日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机构外币存款较3月下降90亿美元,这是近7个月来的首次下降。“外币存款的下降,说明企业和个人手中持有外汇的意愿在下降,原因就在于预期人民币就要升值,所以一旦拿到外汇就立刻结汇。”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说。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或意味着人民币将退出实际钉住美元的非常时期政策,不能排除人民币在浮动中小幅升值的可能性;但简单地理解为人民币将对美元形成单边升值,甚至认为人民币将对一篮子货币形成单边升值,则不妥。 首先,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美元套利交易持续活跃和欧洲债务危机形成的资金外逃,带给了新兴市场国家更多的外部资金流入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形势难言乐观,也使得汇率经不起单边大幅调整。正如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所言,尽管海外正热切期待人民币对美元再度出现一波可观的升幅,但他们可能注定要失望。 其次,笔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从2006年底至2008年年中一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已经持续升值,期间还从“7”时代步入了“6”时代;但同一时期,欧盟的巨头们压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一直不断,这是因为人民币对欧元在那段时期持续贬值,甚至一度下挫到“11”左右。这就是说,对美元的升值未必意味着对其他货币的同时升值。实际上,如果中国重蹈当初日元对几乎所有主要货币升值的覆辙,那么,中国的出口企业可能还未转型就已死去。 那么,“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更多的意义在于何处?这里的关键信息是汇率将更富弹性。鲁政委说,预计此次会更重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以便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向完全浮动和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他指出,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更多转向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币值稳定、推出更多人民币与其他外币的货币对交易或将更多地在改革之列。 鲁政委说,2005年汇改以来的实际经历表明,在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发生显著波动时,外汇避险市场就会显得活跃;反之,在预期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保持稳定时,整个市场就严重萎缩。 事实也正是如此。“脱钩”的实质并非“升或不升”,而是更多的不要依赖美元,让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合理,外汇市场更加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