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2010-01-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1月21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文章,论述了“金砖四国”应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占地位及其各自的发展形势,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发明的“金砖四国”(Brics)一词,可谓是营销上的神来之笔。
  但从逻辑分析的角度而言,这个词是否贴切呢?我的答案是,既贴切,也不贴切。
  说它不贴切,是因为除了都不是高收入国家之外,这四个国家几乎没有共同之处;说它贴切,则是因为这个概念捕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事实,即大量发展中国家都实现了持续性的“赶超式”增长。
  中国和印度是迄今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年中,人口总数分别为13.4亿和11.8亿——而排名第三的美国只有3.08亿人口。
  以这两个亚洲巨人的标准衡量,1.93亿人口的巴西和1.42亿人口的俄罗斯都微不足道。
  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工厂”——一个高投资、高增长的庞然大物,在制造业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经济也比印度开放得多:2006年,即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中国商品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为67%,而印度仅为32%。印度在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领域相对较强,服务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为15%,而中国为7%。
  与这两个亚洲巨人相比,巴西经济要封闭得多,2006年其商品出口占GDP的比重仅为22%,服务出口占GDP的比重为5%。半数出口产品为食品与原材料。2006年,制造业出口在俄罗斯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20%。俄罗斯是一个燃料与矿产出口大国。
  然而,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四国经济的规模、活力与影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表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8%上升到了2006年的17%。同年,中国在金砖四国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也从1990年的42%上升到了61%。
  在这段时间内,无论是巴西还是俄罗斯,其经济产出占全球GDP的份额都没有明显增长。就连印度的增幅都十分有限——从1990年的4%到2006年的6%。因此,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两个亚洲巨人的崛起——尤其是中国。但“Ics”一词在吸引眼球方面就要逊色得多了。
  不过,金砖四国的概念确实抓住了经济实力由老牌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向“新兴国家”转移的事实。本轮金融危机加速了这种变化。
  首先是中国,然后还有印度,很大程度上安然渡过了这场危机。根据去年12月份的普遍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了8.5%,印度增长了6.6%。但巴西经济止步不前,而俄罗斯则萎缩了7.9%。预计在201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6%,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5.1%,而俄罗斯增长4.1%。
  然而,这些国家能够将自己的动力传递给整个世界吗?乍看上去,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以美元计价,2008年金砖四国GDP总额已相当于美国的60%,全球的14%,其中中国的产出占到半数。
  高盛表示,以美元计价,2000年至2008年间,金砖四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近30%,2007年危机爆发以来,贡献度更是高达45%。
  无疑,这一贡献率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不过,几乎所有的增长都将来自这些国家的内部。世界其它经济体所能获得的净需求刺激,取决于这些国家贸易顺差的下降或逆差的上升。
  中国又一次成为金砖四国中唯一能够做出很大贡献的国家。尽管如此,在2008至2009年间,中国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净刺激,还不到这些国家GDP总和的0.2%。
  不过,在引导全球经济实现更为均衡的需求增长方面,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全球新决策机构不得不应对的诸多挑战之一。
  如果人们对金砖四国概念的关注,使得政策制定者们把重点放在这项任务上,那么,它将被证明是值得的。
  相关稿件
· [评论]金砖四国峰会 世界经济话语权悄转移 2009-06-18
· [评论]金砖四国是多极世界的重要平台 2009-06-18
· 吴海龙:金砖四国的合作没有不可告人之处 2009-06-18
· 金砖四国领导人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 2009-06-18
· “金砖四国”如何避免“美元悲情” 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