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在北京闭幕。作为一个回顾过去、指导未来的年度最重要经济工作会议,与往年一样,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市场十分关切,来年的宏观政策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今年经济复苏、增长的势头在明年又能否持续? 从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此次会议有诸多方面值得关注。比如,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又如,会议十分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强调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以及强调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等。 在上述诸多方面之外,还有两个提法值得注意:一是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二是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扩大内需的提法并不新,但考虑到当前的背景,这一提法显得更具深意——在中国今年以高投资、巨额信贷投放等办法刺激经济复苏之后,明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又在哪里?无疑,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个既着眼眼前,又意在长远的政策选项。也正因为扩大内需是个长线的结构调整问题,如果要想在短期内增加居民消费,需要配之以更切实的政策才行。因此,“增加居民消费”的背后,存在很大的政策想象空间。 有必要看到,尽管围绕户籍改革,过去也曾有过许多的探讨,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作为重点话题,还是让人们眼前一亮。显然,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而以城镇化为依托,将直接或间接助益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消费性需求的扩大。 不可否认,过去的城镇化路径,走的是“规模扩张式”。某种意义上说,过去的这场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的是投资扩张的浪潮,这主要表现在城镇规划范围扩大、房屋道路建得更多,并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这种“规模扩张式” 的城镇化,虽然迅速拉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数据,但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城镇人口和消费当然在增加,但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根本改变,大量农民工进城却不能落户、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还是被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隔离在城市之外,农村人口向城镇的真正转移,大大落后于城镇化的规模扩张。 此次中央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关注的重点在于“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不同于过去之处在于,中央希望农业转移人口能在城镇留住,在城里长期生活、就业和消费。也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一次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还带有折中式的试点特色,因为大城市的户籍制度仍然没有放开。不过,如果这一政策能在中小城市普遍地真正落实下去,相信定会提高中国城镇化的质量。 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残余,也是中国在制度改革方面残存的坚固堡垒之一。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它的负面作用是以户籍把人分隔在不同的地域,限制人口在中国的自由流动。但中国市场改革大潮以另外的形式冲破了这种隔离——每年数亿的农民工以打工者的身份,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要素。只不过,他们是在缺乏城市福利和保障的情况下作出的贡献。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出现复苏、“保八”无忧之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目前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的办法难以持续,尽管强调稳住外需和扩大内需要相统一,但事实却是,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从解决经济失衡的角度,中国拉动经济“三驾马车”的发力,应有起码的平衡。这意味着,中国亟须为未来发展找到新的“动力源”。 在我们看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没有“一招鲜”的灵丹妙药,还是要靠改革开放。对于消费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其长期增长动力可能来自于大的技术创新与变革,这种增长动力显然同样适用于中国。但对于中国来说,持续的改革和制度开放会提供另一种增长动力。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远没有走到头,如果中国今后能继续推动打破市场限制樊篱、破除户籍制度、打破国企垄断等为特色的改革开放,则可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继续提供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