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发展风电的启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009-12-04    作者:杜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富有幽默感的丹麦艺术家,在哥本哈根艾美琳堡附近海边与著名的美人鱼雕像咫尺之遥地方,树起了名为“最肥的幸存者”的雕像。在这雕像中,一个手拿天平,象征着正义的西方肥胖女人,骑压在一个骨瘦如柴的非洲气候难民的脖子上,口中念念有词,“我正坐在某人背上,在重压之下他就要沉到海中,我愿意做任何事去拯救他,除了从他背上下来。”
  这座雕像表明,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造成的气候变化,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但即便如此,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杜跃进 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势下,走低碳经济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引起了全球瞩目。
  如何实现既定减碳目标?丹麦发展风电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同时运用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丹麦政府为了降低国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仅制订了长期战略目标,并且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高石油、煤炭等能源税率,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以及风电“优先并网”等。
  正是在此“有形之手”的强力推动下,丹麦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目前风电占全部电力消耗的比例已超过20%,位居世界各国之最;并且实现了“25年间经济增长75%,能源消耗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奇迹。
  在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力度之大亦有目共睹。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2007年以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立,随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公布;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样在“有形之手”的推动下,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2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四位。
  然而,当我国风电在电力总装机所占比例接近1%的时候,实际电力消费中所占比例却不到0.4%。也就是说,将近三分之一的清洁风电白白浪费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事”?难道是电力过剩了?
  对照丹麦风电发展的经验不难发现,我们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少了另外一只“手”——来自市场的“无形之手”的推力。
  丹麦政府在积极运用“有形之手”的同时,并没有“一手遮天”,包打天下,而是十分重视建立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力量。为此,政府对私营企业以及个人投资风电大开绿灯,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一市场,又让民间资本能从这一市场中获益。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草根阶层积极分子组成的风电合作社成为丹麦风电开发中的一支别具特色的生力军。
  构建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机制,是丹麦政府发挥“无形之手”作用的另一招棋。当新兴的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遇到来自电网的阻力时,丹麦政府果断启动了电力体制改革,将发电、输电与售电三个环节划分开来,让上游发电企业和下游售电公司成为市场化竞争主体,电力调度中心划归政府下属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此举使得风电等绿色电力“优先并网”的策略落到了实处。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早在五年前就启动了以厂网分开为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但电力市场化之路却受阻于电网,以利益集团为代表的电力垄断体制至今未能打破。
  9月1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认为,中国风电发展潜力巨大。这项由中美两国学者所做的研究成果称:“中国的风能足以满足本国到2030年的全部电力需求,风电可以帮助中国消除电力部门几乎所有的碳排放。”
  其实,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潜力都很大。我们要发展清洁能源,实现40%-45%的减碳目标,既需要“有形之手”的大力推进,更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让“无形之手”发挥作用,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一关乎中国未来发展之大计的事业中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相关稿件
· 中广核加大投资推进风电水电和铀资源开发 2009-11-03
· 西门子风电将投资5.81亿元在上海建厂 2009-11-02
· 国家能源局:加强风电开发规划和建设管理 2009-10-23
· 国内首个海上潮间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2009-10-22
· 维斯塔斯全球最大风电生产基地天津落成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