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加标“特急”字样的财政部文件近日被下发到各地财政部门,文件要求坚决制止正在发生的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严禁出现新的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当这种新闻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从逆向思考来看,表明这种违规的行为或者已经在大面积地发生。 财政部叫停地方政府的这种担保行为是“师出有名”的。中国的《担保法》早就规定:除国家规定的需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的向外借款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地方财政(政府)不能向国内任何提供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担保。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这意味着,目前地方政府的多数债务担保都是无效的,也意味着地方政府为社会公众集资担保更是无效的。 尽管前段时间,财政部通过准国债的方式给地方政府发行了2000亿元的地方债券,但对于地方政府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各种社会事务的配套资金,几乎是杯水车薪。于是,地方政府挖空心思来玩点擦边球,寻找银行以外的一些资金。 对于财政部这样的“特急”叫停是否能够起到足够的效果,还有待谨慎观望。之所以地方政府能够不断通过擦边球的方式,累加自己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核心原因还在于目前地方政府拥有对区域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地方政府拥有国有土地的收益权,拥有很多专项开发权,拥有经营城市的主导权。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的这种巨大影响力,自然能够让银行们自愿或者被迫源源不断地给地方投融资平台输送资金。同时,目前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不配套,地方政府既然要完成中央的一些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在自己财力不够的情况下,就要打点擦边球。 其实,在很多方面中央政策遇到肠梗阻已经不是新闻了。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担保来筹集资金,有着巨大的自身利益的诉求。财政部的这一纸“特急”文件,能否就此打住这样的势头,还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来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