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健康发展需各方共同努力
    2009-11-03        来源:上海金融报
    经过了10年的漫长等待,我国的创业板终于在上周与投资者见面。但是,上市首日28只新股皆遭爆炒的经历,也让投资者对创业板的泡沫心存担忧。按发行价计算,上市首日新股平均涨幅超过100%,平均市盈率超过了110倍。
  从历史经验来看,正常情况下创业板相对主板会享有50%-60%的估值溢价,这与创业板的高成长性相适应。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
  回想当年,我国网络科技股的泡沫也曾在纳斯达克上演过。泡沫破灭后,纳斯达克指数陷入了长达8年之久的低迷期。这也为我国的创业板发展敲响了警钟,即过高的市盈率不仅透支了创业板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也不利于创业板的健康发展。因此,市场各方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创业板。
  对于监管层而言,防止创业板个股遭到非理性炒作,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尽管前期监管层已做出不少努力,比如从创业板上市前就多次提醒投资者炒新风险,到上市首日采取事先提示、盘中监控等多项预防措施,再到近期交易所出台《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实施细则(试行)》;但是,从上市首日超预期的涨幅来看,未来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除了对投资者进行教育,监管层还需要进行相关制度改革和创新,如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制度,让一、二级市场的收益水平进一步靠拢,减少二级市场风险等。
  此外,监管层还需要严格把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在短期创业板整体市盈率偏高的环境下,公司的成长性越好,相对而言,高市盈率所带来的风险就会越小。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质地也是保证创业板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当前德国新市场为例,在高峰时期,其拥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但由于德国新市场上市标准过低,导致大量仅仅依靠包装或概念炒作,但缺少实质性业务的企业进入市场,最终导致其在2003年以黯然关闭而收场。因此,即使未来创业板市场更多地体现出“孵化器”的特性,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把关也绝不能因此放松。
  投资者也应发挥自身积极作用。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根据深交所的数据,创业板上市首日共有25.26万户参与买入,合计买入4.23亿股。买入股数在5万股以下的户数占比99.56%,买入股数占比86.31%。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在首日累计仅买入1142.95万股,占比仅为2.63%。可以看出,目前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而这样的投资者结构,对于一个市场的稳定以及风险控制,显然不利。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在短期内规避创业板估值过高的风险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未来创业板企业价值回归,机构投资者应该逐步提高配置比例,发挥自身稳定市场的作用。同时,应努力引导创业板市场估值水平向合理方向移动,比如说在询价过程中更加合理地报价等。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挖掘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没错,但非理性的炒作只能使自己作茧自缚,因此也需逐渐回归理性。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创业板的定价机制将会逐渐完善,市场估值也会趋于合理,并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稿件
· 创业板用“跌停”给投资者上风险教育课 2009-11-03
· 创业板市值缩水近120亿元 仅两成股民成功出 2009-11-03
· 创业板上市次日七成跌停 “炒新”机构获利出局 2009-11-03
· 创业板十富豪身家一天缩水15.62亿元 2009-11-03
· 游资主导创业板爆炒 首日介入投资者过半或亏损 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