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投资理财的三大误区
    2009-08-14    丁运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一个经济社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许多人却缺乏正确的观念,反而极易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自觉。可悲的是,这些误区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成为某种“盛行”的做法被一些人一再重复着。因此,认识日常投资理财的误区,对照自己的理财习惯加以检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适时调整,无疑对我们正确地投资理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误区之一,过于保守的投资理财习惯让人不思进取,减弱投资力度。
    在某些人看来,所谓“投资理财”等同于“储蓄存款”,即拼命存钱,存更多的钱,这甚至成为一种癖好。尤其是在获得和积累了一定财富后,思想更趋保守,成了守财奴,干脆只满足存折上数字的不断上升,根本不进行任何投资。仔细观察,生活中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存钱确实可以得到利息收入,也算得上一种“投资”。但是别忘了,目前利率水平较低,再加上利息税,实际上所获不多,算上通货膨胀,存钱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导致资金“缩水”。因而此种“投资”最不划算,当我们拥有了一定财富后,绝不应该死守着它,而应该充分利用其再生能力,去获取更丰厚的收益。
    误区之二,盲目轻信他人造成财务上的重大损失。
    投资理财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独立思考,自有主张,绝对不可以盲目轻信任何人。这里所说的“轻信”就是不假思索地相信,无论别人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不经过思考,一味相信。事实上,在做某项投资决策之前,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非常重要,但他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决不能左右自己的判断。可惜,生活中盲目轻信他人而导致投资失败,蒙受巨大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亲戚朋友见你有些财产,就纷纷以各种理由来借。有的人根本没有任何投资创业的计划,纯属借钱消费。但你可能碍于情面,听信了他的甜言蜜语和慷慨许诺,毫不犹豫地借出,结果却血本无归;又如,有人听信亲朋好友从事可以轻易获得巨利的虚假宣传,丧失理智地携巨款参与其中,最后才发现上了“传销”的当。如果理性冷静地分析,根本不可能相信。其他如炒股轻信股评家,创业轻信纸上谈兵的专家而遭受损失的更是不在少数。
    误区之三,过于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轻易丧失投资理财的良机。
    这是一个商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商业时代,很多投资理财的最佳机会往往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但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人常常会因为徘徊、观望而浪费最佳机会。因此,如果你有志于投资,就必须克服优柔寡断的毛病,只要看准了时机,就应该当机立断。这一点,在诸如炒股、炒汇、炒金等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领域尤为关键。这就需要我们锻炼自己果敢的意识,有意识地在投资过程中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刻提醒自己克服类似毛病;同时要对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从成功经验中积累自信,将有助于克服畏惧、胆小、莫衷一是的痼疾。
 

  相关稿件
· 投资理财,我们还能靠谁? 2009-07-27
· 白领投资理财韬略 2009-05-14
· 工行发布投资理财指数 2009-04-27
· 我国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意愿回升 2009-04-24
· 投资理财这点儿事 200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