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中国银行业直面六大挑战
    2009-07-17    证券时报记者:孙闻    来源:证券时报•时报在线

  其中资本脱媒冲击最大,受此影响10年内间接融资占比将下降30%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未来几年包括金融脱媒尤其是资本性脱媒、利率汇率市场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居民金融需求升级等六方面的变化将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冲击。其中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资本脱媒挑战较为严峻。他还预测未来10年内,受直接融资发展影响,银行间接融资在总融资中的占比将下降30%。
  据分析,近年来,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这两种金融脱媒现象的考验。资本性脱媒指直接融资工具发展对银行传统间接融资中介地位的冲击。技术性脱媒是指随着新技术的运用,阿里巴巴、淘宝网、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手段都在蚕食银行传统的支付领域垄断地位。
  马蔚华分析称,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随着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强化,国内直接融资市场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持。统计显示,2008年国内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央行票据)2.94万亿元。其中新发行企业债券总额8723亿元、短期融资券4332亿元;A股市场合计融资3281亿元。
  马蔚华预计,未来几年直接融资市场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受此影响,他预测未来5到10年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占比将从现在的80%左右下降到50%左右;批发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占比也将从目前的80%左右下降到50%左右。马蔚华强调,两种脱媒现象会使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受到挑战,银行必须要加快转型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才能获得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马蔚华还表示,利率、汇率市场化是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应对的另一项重要挑战,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带来巨大利润压力。众所周知,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十年前就已经起步,马蔚华认为这一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
  香港经验表明,撤销利率协议对香港银行的净利差造成的影响最坏可以达到49个基点,比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的17个基点更高,而国内银行受到的影响将远超香港银行。其次,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利差缩小,银行还将面临重定价、储蓄分流等诸多风险。
  “这对银行的业务创新、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重大考验。”马蔚华说。他同时强调,汇率市场化也会使银行的美元资产缩水,并因为出口企业、房地产企业风险的传导而导致银行信用风险加大。
  对于国内银行走出去的问题,马蔚华分析称,走出去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成为国内银行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此外,在国际化背景下,风险防范的难度不断加剧也构成了另一个挑战。
  不过,马蔚华也强调,尽管挑战很多,国内银行同样存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动力。他认为,国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仍然在不断推进,投资将保持较高水平。而在城镇化过程完成之前,中国作为世界离岸工厂的地位并不会改变,出口仍将保持快速态势。与此同时,马蔚华认为国内区域经济尤其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为经济和银行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马蔚华同时判断,国内市场正进行一场消费革命、内需持续扩大,这将为银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消费金融业务、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将具有广阔空间。”马蔚华说。

  相关稿件
· 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香港银行学会互认理财从业资格 2009-07-17
· 摩根士丹利:英银行业须改革 2009-07-17
· 外媒疑中国为保增长会压跨银行业 2009-07-17
· 沪银行业力推银团贷款 上半年同比增长25% 2009-07-15
· 跨境结算是我国银行业加快国际化的契机 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