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评判不能短期化
    2009-06-26    徐以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整体经济形势的前瞻性判断,金融资本的话语权明显大于产业资本。在《第一财经日报》从事经济报道、评论工作四年,这是笔者一个最直接的认知。
  对于经济形势的前瞻性判断,无论是对于金融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还是对于企业或产业投资者,其实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经济形势判断的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是,金融资本会更短期地去看待经济形势,而产业资本必须以中期角度来观察。值得警惕的是,在危机之下,很多短期指标的衰退或复苏,往往并不具有中期的意义。
  记得2008年年底,在一个宏观经济形势的讨论场合,几位沿海地区做外贸的民营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和笔者交流——“我现在特别想知道,这种恶化的形势还会持续多久,如果持续两三个月或者半年,我就忍一忍,微利或亏损也把辛苦建的企业维持下去,迎接复苏。但如果这种恶化形势未来一两年都不能好转,我就直接不干了。”
  与金融投资今天买入、明天就可以卖出不同,实体经济的一项决策和行动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无论是上新项目、新生产线,还是关闭一个工厂、关闭一条生产线。用金融投资的行话说,这叫做实体经济的投资“流动性很差”。
  不仅外向型企业有这样的困惑,年初一位山东钢铁厂商也对笔者表示,他们困惑于是否要继续新的投资。短期看,在政府经济刺激政策下,需求在回暖,但是他们看不清楚这种需求是否可持续。
  可以说,实体经济企业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往往需要一个投资周期跨度的分析。重工业投资周期长,就更需要对经济形势的中期把握。
  而金融投资完全不同,“短期乐观、中期不那么乐观”也没关系,只要短期的乐观能够带来投资机会就行。
  前几天在重庆召开的西部金融论坛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了句赢得喝彩的大实话,“泡沫有什么不好,就是要有泡沫才有钱赚”。这是典型的金融投资思维。
  金融投资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要求是短期化的,即便是对经济形势的中期分析,也要具体落实到当前的短期建议上。甚至可以中期的变化来渲染短期变化,并作出提前的金融投资。
  和笔者一样的财经媒体从业者,可能更能感受到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讨论的短期化。尤其是投行、券商、基金等各类金融投资机构的宏观经济分析,往往具有很强的短期金融投资决策指导意义。
  但是这种短期金融投资决策的指导意义,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产业投资人的经济形势分析需求,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中期角度的判断。
  其实不仅是产业投资人需要中长期的经济形势分析,很多金融投资人也需要以此来进行资产配置,保险等长期投资资金尤其是这样。除了这两类之外,政府部门也是中长期经济形势分析的最大需求者。由于经济政策的时滞,基于短期经济形势而作出的经济决策,往往并不能发挥政策原本应有的作用。
  所以笔者以为,新闻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有责任更多从中期角度来研判经济形势,为产业投资人服务,多一些非短期化讨论,这对整个社会都有意义。(作者为本报评论部主任)
  相关稿件
· 宏观经济 非常“7+1” 2009-06-25
· 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拐点”选择 2009-06-25
· 《宏观经济学》 2009-06-15
· 从PMI指数反弹看宏观经济回暖 2009-05-11
· 宏观经济走势与我们的任务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