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预测的那样,4月份CPI和PPI继续双降,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CPI中占有较大权重的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6%,降幅比上月扩大5.6个百分点,此外油脂价格也下降24.3%,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两项合计共拖累4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1.3%。 在食品价格中,与猪肉食用油价格走势形成对比的是,蔬菜水果、粮食、水产、鲜蛋以及调味品的价格都呈上涨态势,其中尤以鲜菜价格上涨幅度最明显,达到10.9%。前不久在北京的一些批发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菜肉同价的奇怪现象,即买一棵大白菜等于一斤猪肉的价钱。蔬菜价格上涨,已经让普通百姓明显感到菜篮子的沉重,可物价指数却仍然在持续下行,如此矛盾,令市场分析家们对今后到底该防通缩还是防通胀拿不定主意,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也跟着模糊不清。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一路猛窜,推动CPI不断走高,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而如今,又是肉价和油价的带头下滑,拖累CPI持续处于负增长。很明显,猪肉和食用油价格已成为左右我国食品价格甚至物价走势的两大主要因素。甲型H1N1流感疫情一来,大家重点关注的也是养猪业是否受到较大冲击,可见肉价作为我国物价指数变化风向标的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要稳定市场稳定物价,就不能不密切关注猪肉与食用油价格的起伏变化。特别要注意研究引起它们大起大落的背后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避免物价出现不该发生的波动。尤其在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底部回升的关键阶段,对影响物价走势的猪肉与食用油价格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可掉以轻心。 表面上看,近年来猪肉价格的动荡不定,主要是市场供求变化在起决定作用,而深层次原因则在于生产与流通的严重脱节,导致养猪业不断在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的圈子里越陷越深。特别是,前几年肉价上涨,农民未必得到多少实惠,可眼下的肉价大跌,却让不少养猪专业户苦不堪言。 据我国养猪第一大省四川反映,目前猪粮比价已经降至6比1,低于国家规定的预警线,一些养猪大户都在亏本维持,倘若猪贱伤农的状况不能扭转,可能引发养殖户过度宰杀母猪,从而重演肉价飙升的一幕,给通胀卷土重来造成可能。显然,对养猪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不能光靠市场自行调节。政府必须在加大对养猪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监督与预警机制,确保养猪业有一个稳定与均衡发展的大环境。同时,为减轻养猪业的市场风险,有专家建议上市生猪期货等金融产品,给经营者提供一些对冲市场风险的工具,也不失为一种可供参考的选择。 比起养猪业,食用油市场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柴米油盐是千家万户老百姓过日子一天都离不了的东西,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在明显上升。研究显示,我国食用油28年增长四倍多,但与此相反的却是食用油生产原料或成品的60%要靠从国外进口,特别是大豆,从大豆主要生产国到最大进口国,反映我国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急剧下降,食用油的自给率早已超过国际安全标准。在市场方面,中国大型油脂企业多数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和垄断,政府调控能力大为削弱。 所有这些,都为我国食用油安全埋下隐患。对于近年市场食用油价格的忽起忽落,我们不可不注意的是其与国际经济变化的密切关系。都说金融危机实质是产能过剩的危机,食用油市场动荡不定,消费的影响应该很小,主要是全球经济泡沫在作怪。可以预言,一旦世界经济回暖,通胀将很快再度重现。届时,我们的食用油价格难免又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掌握食用油市场主动权,最根本的一条恐怕还是要坚持发展好自己的食用油生产链。大豆、花生、菜籽等油料的种植,在我国既有悠久的历史,也不缺乏丰富的生产经验,难的是真正理顺市场关系,让生产步入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