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让境外人民币市场兴起
    2009-03-16    作者:阿西    来源:上海商报

  央行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这是央行自去年底首次与韩国达成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货币互换协议以来,第四次与其他国家地区货币当局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相隔时间之短,还不出乎意料;但步伐之跳跃,却非常令人遐想。
  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进程就没有停过。当年5月,东盟+中日韩达成的东亚区域性外汇储备一揽子货币体系协议中,就明确了人民币是该体系最重要货币之一,游戏就已开始。
  去年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已从上规模互换开始。12月底,央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人民币首次以官方身份走出国门。随即,今年元月,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2月,与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货币互换协议。
  上述三个协议,央行签署起来并不令人吃惊,从外贸角度上讲也容易理解:即便从日常交往来看,韩国、香港和东南亚一带人民币官方互换协议的迟迟出现,是对已在民间存在的货币互换的事实的法律追认,是中国政策落后现实的体现——因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是自由兑换货币,并不存在国际结算的国家认可,虽然这些货币的实际地位未必高于人民币货币。
  现在,货币互换协议签署到欧洲小国白俄罗斯,说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之大,步骤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
  虽然金融危机中,货币互换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它降低了签约双方在贸易中,面临美元汇率的波动风险。这种规避汇率风险的事情,并非中国唯一在做,即便美联储也在广泛谋求外汇互换。
  但对于中国来说,货币互换却不能单纯地看作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而应看成是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走向的既定方针。与其说这是在金融危机中,弯道超车似地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如说这本来是既定的渐进式改革,因为金融危机而格外引人注目了。
  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因货币互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境外人民币市场。从正式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金额计算,这个市场就达4800亿人民币的规模。现实的境外市场会更大。其次,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兴起,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必将“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没有自由兑换的时间表,但人民币境外市场一天大似一天,量变到质变的出现,来临于某天早上,真可以唱“未来不是梦”。
  就在央行官方网站公布了和白俄罗斯互换货币协议后的第二天,央行又公布了一则公告,说与香港金管局签订了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决定自2009年3月16日起正式运行两地支付互通安排。规定两地支付互通的币种有美元、欧元、港币和英镑4个币种。
  这实际上是央行开始管理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基础工作。因为一旦形成境外人民币市场,这个市场上的人民币单一兑换单位,只有中国货币当局——这些人民币无论在什么地方,要想换成其他货币,只能找中国货币当局兑换。
  但这次和香港开始两地支付互通,是否意味着已参与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的香港,也会是境外人民币市场的管理者?清偿者?
  一切皆有可能。

  相关稿件
· 内地与香港建立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 2009-03-13
· 央行:2009年2月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2009-03-13
· 内地与香港建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 2009-03-13
· 英央行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2009-03-1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行动起来帮助非洲 2009-03-12